我市今年已新增3座正式或临时开放码头,水运口岸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潮平口岸阔 扬帆向深蓝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一片忙碌景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夏日的长江南京段波光粼粼,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码头,工人们正在船舶甲板和船坞间忙碌。沿长江而上,同样在今年临时开放启用的南京港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码头、南京金陵船厂码头,也是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以来,3座正式开放或临时启用的码头,分别聚焦船舶维修、高端制造、汽车物流等三大领域,填补了南京水上立体航道的业务空白,共同勾勒出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立体版图。至此,南京已拥有万吨级以上开放泊位60个(含临时启用泊位),水运口岸功能和开放能级不断提升。
企业拿到国际修船市场“通行证”,产能能级双提升
长江之畔,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4座5万吨级泊位整齐排列,百吨级起重设备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协同作业。6月25日,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1-4#码头泊位获批正式对外开放,成功取得面向国际修船市场的关键“通行证”,它也是目前南京水域唯一获批码头开放的修船企业。
“这意味着南京有了正式的外轮‘维修点’。”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南京唯一一家资质齐全的专业船舶修理企业,公司具备船舶修理、洗舱及综合保障服务能力。2023年4月获批临时启用后,公司先后完成中外运 “中外运青岛”轮、上海时代航运“银鹤”轮等29艘次外(贸)籍货轮修理,实现外贸收入超5500万元,正式开放后,预计可实现国际航行船舶年承修40—50艘次,产能较临时启用阶段提升一倍。
开放带来的“乘数效应”立竿见影。“正式开放后,我们拥有了更好的国际资质,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将带动产业链动能迸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码头的水深条件持续优化,百吨级起重设备实现全面升级换代,数字化管理平台与环保技术达成100%全覆盖,单船维修效率由此同比提升20%。
码头的正式开放,为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产业能级充分释放提供了坚实保障,强劲激活产业生态圈内生动能。该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张“通行证”后,公司正积极拓展合作版图,目前已与招商南油、上海时代航运、Singapore Esstar Shipping等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达成签约合作,高端客户占比提升至65%,“我们相信,随着南京水运口岸进一步扩大开放,产业集群效应将同步凸显,吸引船舶配件制造、高端物流等众多配套企业入驻。”
“南京造”直航出海,推动产业发展与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合
从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码头顺着长江向上游40公里,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舾装码头6500载重吨甲醇燃料加注船“薰衣草”号的交付场景仍历历在目。这是今年南京金陵船厂舾装码头临时开放启用以来交付的首笔国际订单,让“南京造”船舶实现“出厂即出海”。
多年来,南京金陵船厂与世界主要船级社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船舶产品出口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南京金陵船厂外轮交付均在仪征厂区码头或租用码头开展,存在交付成本高、延期风险大等问题。南京专业化船舶舾装码头的开放启用,不仅能大幅降低企业船舶交付成本,保证企业订单交付时效,减少移泊拖带安全风险,更是南京推进水运口岸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一步。
两个月前,载有508台国产汽车的“安吉24”号滚装船从南京港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滚装码头启航。这是今年该码头外贸泊位临时启用后开通的首条外贸航线,开辟了长江流域车企整车出海新路径。在此之前,该码头只做汽车内贸运输,如果企业有汽车出口需求,只能通过上海、太仓或者连云港等地进行中转,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都会增加。
今年,南京港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滚装码头外贸泊位获批临时启用。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汽车物流枢纽,南京港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拥有滚装专用岸线418米,配备3万吨级海轮泊位和1万吨级江轮泊位各1个,可实现5000车位以下滚装船全年全天候不受水位影响直接靠泊作业。码头后方总仓储库容超2万辆,铁路专用线直通港区内,形成滚装、集装箱、集件一体纸浆船、国际班列多元化汽车出口模式。该航线的开通,为南京腹地和沿江车企提供了高效出口通道,也为船司差异化布局汽车滚装航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座码头、3条赛道,背后是南京水运口岸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开放能级的持续提升。“南京金陵船厂舾装码头的开放,让‘南京造’船舶实现出厂即可直通国际航线,南京港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滚装码头打通了汽车出海新路径,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码头的正式开放则填补了南京外轮维修力量的空白。”市商务局(口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码头聚焦船舶维修、高端制造、汽车物流等不同领域,不断完善南京水运口岸功能结构,推动产业发展与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合。
枢纽能级持续跃升,南京航运距离世界更近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贯通,南京港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通航,2024年,吃水11.8米的中国籍散货船“蓉达上海”轮成功靠泊,刷新南京港开埠以来进港船舶吃水最大历史纪录。国际航线总数达15条,直达日韩、东南亚、印巴、远东、南美等地,2024年,远洋航线实现新突破,新增南美及远东国际远洋航线。开通至上海洋山、浙江宁波的外贸内支线,实现与欧、美、地中海等三大国际远洋干线无缝衔接,外贸内支线网络规模长期保持沿江第一……
站在龙潭码头上远眺,江面上货轮往来如织,岸线处智能吊装设备林立。随着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向着奔腾的长江和深蓝的大海,更大的开放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提出增强航运物流中心国际功能,打造“一江两岸、枢纽引领、智慧联动”枢纽布局,推动航运物流要素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势能。重点强化近洋航线始发港地位,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中西部地区江海转运的门户枢纽,打造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江海转运主枢纽港。依托海江河、公铁水等联运优势,拓展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腹地范围。
今年以来,3座码头正式开放或临时启用,不仅是南京水运口岸能级提升的重要标志,更是南京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国际枢纽的关键一步。记者从市商务局(口岸办)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共有正式对外开放码头企业15家、临时启用码头企业2家,正式对外开放泊位63个、临时启用泊位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开放泊位60个(含临时启用泊位),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水运口岸枢纽正在加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