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活跃度明显降温。据克拉克森于7月4日披露的新造船市场数据,今年1-6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较去年同期锐减54%。
尽管面临市场整体下行压力,但中国造船企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竞争力。上半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以52%的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龙头船企们顺应船舶绿色智能化发展趋势,加紧实现产业升级,竞争力稳步提升。
“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接单和完工交船等主要指标均高质量实现’双过半’。其中,经营承接及利润总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7月10日,中船集团广船国际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面对全球船东对大型化、绿色化船舶的迫切需求,广船国际已经形成了液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三大”主建船型和高端客滚船、半潜船、极地船“三特”批量特色船型的国际化品牌格局。
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市占率达52%
2024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达2390艘,合6555万修正总吨,创下17年新高。但今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景气度开始明显回落。
克拉克森于7月4日披露的数据显示,1-6月,全球新船订单总量为1938万修正总吨(647艘),较2024年上半年(4258万修正总吨、1788艘)锐减54%。从单月来看,今年6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为256万修正总吨(84艘),以修正总吨为基准,较去年6月(1326万修正总吨、527艘)下降81%,环比(178万修正总吨)增长44%。
记者注意到,该机构在春季报告中即预计,2025年全年新船订单将在2024年高位基础上下降约30%,主要船型订单预测均向下调整。而2025年开年全球新船订单节奏有所放缓,是因为新造船市场情绪受到一系列更为广泛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和航运市场表现有所疲软的双重影响。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几年,船东集中下单,导致订单基数抬高、交期延后,全球主流船厂已排至2028年、2029年,部分甚至排至2030年,新造船价格高企,因此订单量下滑属于船舶行业周期内的正常修正。一名船厂人士向记者直言:“(造船业热度)登顶之后,自然就是下坡,不会一直高潮的。所以对现在的波动,我们这些大国企都是波澜不惊的。”
在市场整体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造船业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期中答卷”。据克拉克森数据,今年1-6月,中国船企订单量为1004万修正总吨(370艘),市占率52%,较去年同期减少65%,但位居世界第一;韩国船企订单量为487万修正总吨(113艘),市占率25%,较去年同期减少33%,排名第二。
具体到相关船企,上半年多家龙头中国船企的新接订单数据都颇为亮眼。
例如,7月初,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下称“黄埔文冲”)披露,公司上半年累计承接6型32艘产品,经营承接实现“超额过半”。据悉,在集装箱船领域,黄埔文冲1900TEU集装箱船累计订单已达40艘;在气体船赛道,黄埔文冲获得新加坡SINGFAR公司20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订单,实现高端气体船市场的重大突破;
6月20日,山东海洋集团与北海造船签署了10艘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建造合同,订单价值约13亿美元,这是双方围绕该船型开展的第三轮合作(2023年12月,双方签订首批4艘合同;2024年9月又追加2艘同型船);6月18日,中远海运散运携手中信金租与福建船政签署了30艘8万吨级多用途粮食船建造及融资租赁合同,交易总金额高达15亿美元,堪称年内最大单之一,同日,上港集团也在江南造船下单订造了1艘2万立方米LNG加注船。
造船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对于船舶市场的后续走势,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展望未来,船舶板块在手订单饱满,且高价船占比持续提升,收入仍有望持续增长,利润率将持续修复。
近期,部分龙头船企陆续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例如,7月10日晚间,中国船舶公告称,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88亿元至16.88亿元之间,同比增加98.25%至119.49%;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35亿元至29.35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37亿元至17.37亿元之间,同比增加119.89%至144.93%。
至于业绩预增的原因,则包括船舶行业整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公司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当,营业毛利同比增加等。
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中国船企依然“订单接到手软”。据国际船舶网监测,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6日,全球船厂共接获13+11艘新船订单,其中中国船厂接获11+11艘新船订单。
就在7月初,黄埔文冲联合中船贸易与希腊航运巨头Latsco Shipping正式签署2+2艘黄埔文冲自主研发的“鸿鹄”1900TEU支线箱船订单。据悉,Latsco Shipping为首次选择与中国船企合作。新船预计将于2027年交付,每艘船造价约3100万美元,加上备选船舶,4艘船总值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
市场观察人士建议,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船企应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高端船型建造水平,打造自身硬实力,实现产业升级,以保持全球竞争优势。随着绿色航运需求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中国造船业有望在下一轮行业复苏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可以看到,近年多家船企顺应船舶绿色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强了在新兴领域市场的开拓。例如,广船国际方面向记者透露,作为华南首家建造大型集装箱船的船企,公司现已实现超大型集装箱船批量建造,并以LNG双燃料技术赋能绿色智造,船舶性能全球领先。不仅如此,公司还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船舶建造。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上一篇:路 云: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