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万晓霞 文/图
7月12日,历经数月精心打造的西湖区九洲高架桥下的运动空间(以下简称“桥下空间”),即九洲高架便民服务设施提升项目正式完工并全面投入使用,成为南昌首个桥下“文旅体商”新型融合运动空间。
全龄段运动乐园满足多元需求
12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运动天地里,打造了丰富多样的市民体验场景:极限天地区域汇聚挑战激情,4米深滑板U池、街头篮球场、格斗擂台激发年轻人的热情;亲子乐园区域里,儿童卡丁车与体适能赛道带来欢乐;全民健身区域则遍布匹克球、平衡板及街头健身设施,满足全龄段市民的多元需求……
在篮球场边吃蚵仔煎,看滑板腾空翻转……打破运动场景边界的体验,让市民在桥下空间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省网球队退役运动员张教练在匹克球场挥拍后赞不绝口:“缓冲层做得很专业,和室内场馆几乎没差别!”滑板爱好者大学生小陈难掩兴奋:“U池坡度设计超带感,晚上灯光亮起像在拍极限运动电影!已经约了全省滑友周末来Battle。”
昔日“边角料”成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的拼图
市民的笑脸与赞誉,是桥下空间成功蜕变的最佳注脚。曾被视为城市“边角料”的九洲高架桥下,碎石堆积、令人绕行,如今通过城市更新在南昌焕发新生。
西湖区巧妙利用桥下空间,打造了2公顷运动区域,布置包含400米与1200米双环形跑道、300米游步道,并串联起篮球场、网球场、匹克球场、卡丁车区等9个特色运动场地。此外,项目还建成一处4000平方米活动大草坪,并配套驿站、公厕、码头及3个停车场。
这片曾经杂乱的区域,通过精心设计和改造提升,变“废”为宝,实实在在地嵌入了市民的“15分钟健身圈”,让“转角遇到运动”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南昌首创“桥下运动综合体”模式,突破以往桥下区域仅用于停车的传统思路,在这个桥下空间植入多元业态。同时,顶棚采取防雨设计并配置夜间灯光系统,每天营业至22时,方便市民畅玩。
昔日“边角料”,今日蝶变为服务全龄段、活力四射的运动乐园。这一方桥下天地,不仅成为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的一块拼图,更丈量出城市治理的精度与民生幸福的半径。
“文旅体商”融合激发健身热情
新开放的桥下空间如何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普惠先行,赛事引流,“文旅体商”融合发展。
面向百姓,桥下空间提供公益性场地与基础服务,特设每日公益时段、每月开放日、限名额公益体验等,让基础运动服务惠及大众。
桥下空间还计划开展街头篮球3V3挑战赛、街头格斗表演赛、全民匹克球挑战赛、U10网球邀请赛、西湖区MBT户外体能障碍挑战赛、青少年滑板U型池表演赛等多元赛事活动。大草坪舞台将联动九洲公园,推出草坪音乐节、户外露营节、一夏嬉水节、市集及魔术脱口秀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依托网红篮球场、户外露营地等场景,桥下空间将着力培育特色商业生态,结合匹克球、水上项目等新兴运动,精准规划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多重商业集群。未来还将进一步串联朝阳商圈与九洲公园超50家商业主体,形成功能互补的南昌高品质休闲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