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2024年5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检察官“送法进军营”。
图②:202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检察院与呼和浩特军事检察院联合排查军事用地使用情况。
图③:2025年5月30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检察院检察官回访某医院军人优先窗口整改情况。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涉军属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意见,判令某医院支付军人家属赔偿款55万余元。检察机关还通过跨部门联动,向涉案军属发放司法救助金。该案自检察机关受理到法院作出判决,仅用时24个工作日。“军地协作形成的良好机制、顺畅的线索移送、涉军案件‘绿色通道’的高速运转是这起案件成功办理的基础。”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
军地检察融合共治,让权益受损但不知如何维权的军人军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关怀,为保障国防安全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巩固发展军民团结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23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涉军案件,开辟涉军案件“绿色通道”,强化全流程跟踪监督,确保涉军案件高质效办理,累计对10起涉军案件作出民事支持起诉决定,办理涉军司法救助案件10件11人。
畅通军地协作路径
“军地协作机制在涉军案件办理、国防和军队利益保障、军人军属权益保护中发挥了制度性支撑作用。在畅通线索移送渠道、加强办案协作、召开联席会议等工作中,军地协作保障国防利益的战略价值得以显现。”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荣海燕说。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主动作为、探索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军地协作体系。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与呼和浩特军事检察院签署《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府军地检察机关协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基层检察院与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建立涉军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协作配合机制,系统规划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等协作模式,实现军地检察协同配合、军地资源优势互补,为解决涉军法律监督难题提供了制度支撑。
在军人军属权益保护和司法救助领域,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致力打造“一体化”保障体系,通过与相关部门会签《关于加强协作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涉军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法律援助联合审查、司法救助协同推进。呼和浩特市检察院还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加强对基层检察院的指导,确保军地协作在全市范围内落实落地。如今,一条条制度纽带已将军地检察工作紧密相连,从曾经的“单线联系”发展为覆盖全市、辐射军营的“纵横联动”网络,使涉军检察工作高质效开展有了稳固平台。
依法保障国防安全
2024年,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开展涉军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对信鸽飞行影响驻呼空军某机场净空安全问题进行立案调查,依法督促相关部门消除信鸽比赛对军用机场净空安全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检察院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修复某部队运输物资必经堤坝,保障了部队运输安全。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行“预防性诉讼+综合治理”双轮驱动,与呼和浩特军事检察院协同构建“法律监督+源头防控+系统治理”三维工作模式,聚焦军事设施保护领域存在的妨碍净空安全、设施维护不足等问题,综合运用检察建议、风险预警等方式推动多部门协同共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筑牢国防安全屏障。
同时,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立足边疆法治实践需求,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探索建立“现场勘验+线索收集+专家研判”立体化调查取证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我们创新‘司法+行政’协同机制,形成‘监督+修复+预防’闭环治理,为保护国防利益筑牢法治屏障。”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李闵表示。
守护革命英烈荣光
“陵园的石碑缺角掉漆,展板模糊不清,通往陵园的小路成了垃圾场,台阶塌陷得没法走人。我们几个老伙计每天看着,心里真是堵得慌。后来,检察官来了,拿着本子和相机拍照记录。接下来没多久,维修工程就启动了。”近日,家住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双河镇的张大爷,向记者讲述了村头烈士陵园从破旧不堪到焕然一新的过程。
以法治力量开发红色资源,捍卫英烈荣光,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始终如一的坚持。该市两级检察院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开展英烈权益、红色资源保护专项监督活动,通过检察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落实日常巡查、修缮维护、环境整治职责,重点针对设施损毁、监管缺位等问题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为呼和浩特市103处红色资源建立保护台账,落实“一碑一档、一址一策”精准保护,强化对烈士陵园、纪念碑亭等场所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积极推动构建军地联动、部门协同的治理格局,通过联席会议、线索移送、联合听证等机制整合退役军人事务局、文旅等部门资源,以制发检察建议、召开圆桌会议等方式推动修复贾力更烈士故居、李裕智烈士纪念碑、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四师蒙文介绍碑等。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还联合行政机关打造革命教育阵地,推动烈士陵园保护从物理空间修复向精神价值重塑转变。
描绘法治军营蓝图
“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法治强军是强军兴军征程中的关键一环。”呼和浩特军事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刘志斌说。
对照全面依法治国与强军兴军深度融合的历史坐标,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着眼构建新时代军地检察融合发展格局,搭建军地法律资源共享平台,联合军事检察机关制作系列普法宣传短视频,常态化深入部队,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目前,该市两级检察院对接驻呼部队、军事检察院、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等,共收到法治需求与案件线索100余条,均已妥善处理。
2023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坚持以全方位、多层次服务模式回应部队法治需求,“百名检察官进军营”“法治精品课”“法律服务到边防”等特色“送法进军营”活动累计覆盖官兵7000余人次。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检察院、玉泉区检察院检察官深入部队开展“国家安全日”主题活动和反诈宣传,通过以案释法、沉浸式体验帮助官兵提升法治素养。凭借“入伍前法治体检+服役中精准普法+退役后权益保障”全链条普法体系,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将法治基因植入强军实践,不仅构建起具有北疆特色的法治军营建设样本,更形成“法律需求精准对接—法治资源高效配置—法治效能持续释放”的良性循环。
军地协作不仅服务于部队,也是提升检察队伍素养的平台。检察机关选派的优秀检察官走进军营,在体验部队严格管理、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感动于官兵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培育了自身的纪律意识和担当精神。
“检察机关与驻呼部队的深度协作,是‘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的开拓性传承。检察蓝与军营绿交相辉映,为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强大助力。”荣海燕说。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红色历史的血脉
仲夏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清风拂过把什村一处小四合院斑驳的石墙。贾力更烈士故居中,烈士雄姿英发的半身大理石雕像,静静地凝望着院子里忙于修缮工作的人们。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红色历史的血脉。”2025年初的一天,土默特左旗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来到贾力更烈士故居探访,发现了这里的“险情”:墙体开裂、地砖塌陷,房脊上几片残瓦在风中摇晃。墙体的裂缝仿佛岁月的伤痕,无声诉说着红色遗迹亟待拯救的焦灼。
贾力更,这位内蒙古早期抗日领袖的名字,曾激励无数人。承载着贾力更精神的烈士故居系清代建筑,1986年以来先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光侵蚀和监管缺位,让这座“精神丰碑”日渐凋零。“不能让英雄的故事湮没在废墟里。”检察官暗下决心。
2025年4月,土默特左旗检察院依法向该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烈士故居的破损、塌陷部分及时进行修缮。土默特左旗文体旅游广电局对检察建议高度重视,立即申请专项资金,研究制定修缮方案。
目前,经检察机关跟进监督,相关部门合力施策,贾力更烈士故居正在修缮整改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游客们又可以在这里聆听英雄故事,感受烈士精神,让红色记忆再度鲜活。
督促落实“军人依法优先”
“亮出证件就可以优先挂号,让我真正感受到身为军人的荣誉感。”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某医院就诊的军人张某向回访的回民区检察院检察官表示。
军人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主体,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根据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立医院应在挂号、缴费、取药等窗口显著位置设置军人优先标识,切实保障军人合法权益。2024年5月,回民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中发现,辖区某医院存在未规范设置军人优先标识的情况。
经实地调查取证,回民区检察院决定立案,并于同年5月22日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督促涉案医院限期整改。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迅速约谈医院负责人,要求按照检察建议完成三个方面的整改:一是在门诊大厅、收费处等显著位置增设军人优先标识;二是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法治意识;三是建立军人就医服务长效机制。
在多部门协同推进下,涉案医院如期完成整改。一年来,回民区检察院定期回访,确认该医院已全面落实“军人依法优先”政策,医务人员对相关政策知晓率达到100%。回民区检察院还建议相关部门开展行业排查,推动辖区医疗机构全面规范“军人依法优先”服务,进一步筑牢军人权益保障防线。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光荣院的食堂大变样
“食堂现在大变样,窗明几净,饭菜可口,食材也新鲜,服务员衣着干净整洁,我们吃得很舒心。”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光荣院采访,一位久居这里的老兵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2025年3月27日,武川县检察院在排查特定场所食品安全情况时发现,武川县光荣院存在食品存放不规范、消毒柜违规存放杂物、厨务人员未规范佩戴防护用具、食品留样未标注时间等食品安全隐患。
武川县光荣院系武川县一所综合性、医养性光荣院,为退役军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而饮食健康是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武川县检察院决定对上述线索进行立案调查。4月21日,该院向武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该局依法履职,监督武川县光荣院进行整改,规范食品贮存,严格执行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同时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保障退役军人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武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检察建议,先后开展两次全面检查,督促武川县光荣院修订完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食品保管职责、食堂管理制度等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现食材分类存放、操作流程标准化、留样管理规范化。“我们将以高标准守护退役军人‘舌尖上的安全’,助力打造涉军食品安全示范标杆,彰显检察机关在特定群体权益保障中的主动作为与司法温情。”办案检察官表示。
追诉冒充军人骗贷案漏犯
“检察机关绝不允许,也绝不放过任何损害军人声誉、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王莉向记者讲述了一起犯罪分子冒充武警实施贷款诈骗的案件。
孙某是一名退伍军人,与张某宏、张某伟是多年战友。结束军旅生涯后,他们有心创业却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便将目光投向贷款渠道。但张某宏、张某伟已有个人贷款在身,很难再获得银行贷款。
2021年11月,三个人一合计,决定让张某宏的哥哥张某和王某、孙某一起冒充武警警官去申请贷款。五人各司其职,张某伟负责制作假军官证、伪造银行流水及公积金证明等材料,张某、王某及孙某假冒武警警官到银行办理贷款,张某宏带着银行工作人员进入武警驻地拍照证实工作地点。就这样,五人冒充武警先后向呼和浩特市区多家银行贷款共58万元。
2022年1月21日,张某宏、张某伟、张某、王某在某农村信用社作案时被工作人员识破。经和林格尔县检察院提起公诉,2022年8月15日,上述4人因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被和林格尔县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十个月不等。
该案办理过程中,检察官通过详细审查资金流向、被告人供述、相关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准确锁定犯罪嫌疑人孙某系在逃共犯,多次对接公安机关召开案件研讨会,引导补充侦查,协助追捕漏犯。
今年4月15日,和林格尔县检察院成功追诉漏犯孙某,法院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
六位老兵光荣事迹被载入地方志
“6位曾经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军人的光荣事迹已被载入我县地方志。”近日,接到相关部门落实检察建议情况反馈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检察院办案检察官长吁一口气,放下了心事。
近年来,为推进军地检察协作,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权益,清水河县检察院依法履职,对县域退伍军人参战情况开展调查。检察官发现,自1986年11月至1988年6月,共有6位清水河县籍军人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其中还有人荣立二等功,但查阅两版清水河地方志及《清水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相关资料,截至2023年底,这6位退役军人的战斗事迹并未编入地方志。检察官走访了解到,6位退役军人目前2位退休,4位在职。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退役不褪色的英雄本色。
“对于那段戎马倥偬、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既怀念又伤感。怀念的是将激昂青春投入保家卫国的无悔付出,伤感的是如今年逾花甲,为国作战的经历却被尘封在历史长河中。”办案检察官说。
2024年5月9日,清水河县检察院对该线索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调查。随后,该院向清水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核对6位参战退役军人名录、参战事迹,收集完善其参战证明材料,并与清水河县档案史志馆协作,共同推动参战退役军人光荣事迹载入地方志。
“地方志作为历史文献载体,将退役军人的奋斗历程转化为可传承的精神财富,既是国家对军人的庄严承诺,更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军崇军浓厚氛围的实践路径。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捍卫军人荣耀,将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红色基因赓续注入新动能。”办案检察官表示。
人性化办案帮退役军人家庭渡过难关
“谢谢你们联合有关部门对我进行救助,帮我们一家渡过难关。”近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的回访电话让退役军人薛某再次眼含热泪。
薛某和妻子景某经营着两家烟酒副食店,其中一家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2022年10月,夫妻俩将这家副食店进购的卷烟转入另一家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副食店销售。2023年2月,相关部门检查时发现这一“串货”行为,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2023年底,薛某、景某涉嫌非法经营案移送新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办案检察官前往薛某、景某经营的副食店实地走访,发现两家副食店相距仅50米左右。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薛某的女儿罹患重病,需要长期卧床接受治疗。夫妻俩既要照顾女儿,又要经营副食店维持生计,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女儿的医药费,经济负担沉重。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薛某、景某的行为已涉嫌非法经营罪,但其非法经营数额较小,两家副食店经营主体相同、距离较近,二人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结合公开听证意见,2024年6月24日,新城区检察院依法对二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随后,该院刑事检察部门将案件移送行政检察部门,由其启动行刑反向衔接程序,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对薛某、景某作出相应行政处罚。
薛某一家的困境,新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看在眼里,主动联系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其开展联合救助。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权益维护科科长赵暄告诉记者:“我一直在关注这起案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的严格与人性化办案的温暖让我特别感动。”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 沈静芳 通讯员 王莉 李星 张乐 王璐 武超 任嘉璐 盛泽宇
上一篇:职工读书活动聚焦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