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10日,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职工对芍药进行田间管理。
夏日时节,额尔古纳河右岸近两万亩赤芍竞相绽放,绛紫色花海在草原与山地间铺展,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赤芍不仅是额尔古纳独特的生态景观,更承载着当地产业发展的希望。目前,额尔古纳市正全力推进“额尔古纳赤芍”地理标志申报工作,以品牌赋能产业升级,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
额尔古纳地处内蒙古东北部,是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赤芍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这里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凉短促、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使得当地赤芍积累了丰富的药用成分。检测数据显示,额尔古纳赤芍的芍药苷含量显著高于国家标准,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等方面药效突出,尤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素有“妇科圣药”之称。此外,当地还拥有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3000亩野生赤芍基地,每年六七月花期,赤芍花海吸引大量游客,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
为将赤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额尔古纳市多年来持续发力。在种质资源保护上,建立了赤芍种质资源库,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良种选育和野生种群复壮工程;在种植模式上,推广“林下仿野生种植”,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目前全市赤芍种植面积已近五万亩。同时,当地不断完善产业配套,组建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参与种植、采收和加工,实现户均年增收数万元。此外,额尔古纳还积极挖掘赤芍的文旅价值,举办“赤芍文化节”,开发花海观光、中医药体验等旅游项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申请地理标志,是额尔古纳赤芍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额尔古纳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将进一步规范产业标准,提升产品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当地已联合专业机构制定了涵盖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地方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未来,额尔古纳市将以地理标志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中药饮片、保健品和化妆品,让“赤芍之乡”的品牌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玉琢
通讯员:宝玉 王岩
编校: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