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许嵩……7月11日—7月13日,多位知名歌手火热开唱,全国各地的歌迷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正撬动文旅消费快速增长。
“北京的票没有抢到,我就抢了陈奕迅在海口的演唱会门票,顺便在那边过了一个周末。整个城市的氛围特别好,免税店也推出凭演唱会门票到店购物打折活动。”歌迷小艾回忆起跨城看演唱会的经历,仍意犹未尽。
演唱会搭台,多地借机推出多项系列活动,力求稳稳接住流量。例如,厦门借势推出“跟着周杰伦周游厦门”新玩法,探索文旅融合消费新范式。
演唱会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成都开展音乐演出2100余场,票房收入4.74亿元;开展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43场,票房约3.2亿元。不仅如此,演艺市场持续火热,带动餐饮、住宿、商圈等综合消费超25亿元。
道略音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演唱会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演唱会票房收入25亿元。跨城观演热度居高不下,成为观众重要的消费方式。随着演唱会经济持续火爆,其带动的配套服务产业链更加完善,与旅游景点、线上演艺、夜间休闲娱乐、数字文创产品及各类商业空间等深度融合,催生出更为多元的业态模式。
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北京提出,支持在京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鼓励全国唯一一站落地北京、在京首演、巡演首站落地北京。对主办单位在京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单个项目全年累计售票总人数达到2万人次,分梯次予以最高300万元支持。
福建提出,优化演出行政审批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实行“全程网办”。对已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活动,在举办单位、参演团体及个人、演出内容不变情况下,自首次举办日期起6个月内新增演出地的,实行事前备案管理,不再重复审批。鼓励地方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活动。支持演出经纪机构在闽组织举办国际知名或国内一流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2025年,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100场以上。
中泰证券研报称,演出经济具备溢出效益,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潜力较大。以大型演出为契机,通过线下演出拉动当地消费,正成为不少城市的主动行为。多地出台文旅奖励政策,注重演出市场规范化,以切实奖补政策引导演艺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