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钢城柔化进行时:AI挥毫泼墨,白石虾“跳”进百姓家
创始人
2025-07-12 22:32:03
0

转自:草原云

“妈妈你看,机器人在写字呢!”7月12日,稚嫩童声穿透包头国际汇展中心展馆的喧哗。在科技艺术展区内,AI机械臂悬腕运笔,墨迹在宣纸上蜿蜒生长。孩童眼中,这只是一场新奇表演;而在历史悠久的荣宝斋展区,齐白石的《虾》与张大千的山水真迹静悬于墙——数字造物与传统笔墨,在此时此地奇妙同框。

荣宝斋七大板块展区。

7月11日,以“艺荟北疆·万象共生”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启幕。这场5800平方米的艺术盛宴中,82家国内外机构携3000余件作品齐聚草原钢城包头。展馆较去年首届扩容2000平方米的背后,是包头艺术脉搏的强劲跳动——从俄罗斯到新加坡,国际艺术力量正跨过北疆草原,汇入这片多民族文化的熔炉。

拥有350年历史的荣宝斋,此次以七大板块成为展会灵魂。近现代名家真迹展区内,近50幅珍品规模翻倍,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真迹前人群久久驻足。但更引人深思的,是隔壁展区AI机器人的即兴创作。

现场挥墨。

“AI与艺术的碰撞不是替代,而是共生。”荣宝斋内蒙古掌舵人齐浩权这样定义这场实验。当机器人依据算法生成水墨线条,当观众通过手机远程竞拍线下展品,科技正重塑艺术的生产与流通逻辑。市民张莎莎带着孩子体验后感叹:“本想教他规范书写,却被AI互动吸引——科技让传统变得有趣。”这轻松话语背后,藏着严肃命题:当机械臂也能挥毫,艺术的“灵韵”究竟栖身何处?

徜徉在包头艺博会的各处展厅,看着熙熙攘攘的市民们携家人前来观展,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也许举办这样的艺博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精英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和解。荣宝斋的文创产品将馆藏名作化作冰箱贴,让古琴曲在立体书中流淌;非遗展区里,市民手指抚过温润的泥塑,剪刀在红纸上游走出草原纹样。

艺术交流。

“不用出远门看齐白石真迹,还能带孩子研学,这样的展会有意义!”7月12日,专程赶来的鄂尔多斯市民王涛说道。包头文旅投副总经理李旭茵坦言:“我们要让艺术‘可看、可感、可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齐白石画作衍生的文创走进厨房,当非遗体验成为亲子时光,艺术正卸下高冷面具——这种“下沉”,究竟是消费主义的收编,还是美学启蒙的必由之路?实践会给出答案。

艺博会终将落幕,但其搭建的桥梁持续延伸。“北疆文化的核心是包容,”荣宝斋总经理包岩强调,“艺博会正是这种包容的载体。”这种包容在实践中化为双向通道:线上拍卖打破时空,让包头本土画家直面全国藏家;国际展商带来多元视角,催化着地域美学的蜕变。

线上竞拍线下现场作画的展品。

包头市油画学会秘书长刘文章见证过“桥梁”的力量:“去年艺博会后,多位本土画家获得全国邀约。今年展区扩大,正推动包头从区域文化中心迈向全国艺术交流节点。”当“红旅+艺术”的融合战略遇见国际参展阵容,草原钢城的文化野心已然清晰——它不甘于只做北疆明珠,更渴望成为艺术流通的枢纽。

当记者走出展馆,最后一批观众仍在AI书法装置前排起长队,而荣宝斋展柜中的《虾》依然在玻璃后灵动游弋。科技与传统看似相悖,却共同拓展着艺术的边界;精英创作与大众消费的张力,正转化为文化普惠的动力。

市民们携家人前来观展。

这场发生在这座工业城市的艺术盛宴,终以温柔力量完成了对钢城的“柔化”。当包头以包容之姿拥抱四方艺术,它也在悄然重塑自身——从钢铁轰鸣的图腾,走向笔墨与代码共舞的未来。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编校:莎日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数学手抄... 素材1:数学日记-凌霄可数学王国大冒险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晴空万里,空气也格外清新。孙小圣和小...
最新或2023(历届)语文手抄... 名人小故事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
结婚登记处“搬”到景区,如何打... 阅读提示 婚姻登记 “全国通办” 政策施行后,许多城市推出“旅游登记结婚” 新业务。专业人士建...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学...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手...  升格点金石  解析习作修改的过程,指明学生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且看名师如何巧施妙手,点石成金,将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