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苏木:就业“金钥匙”开启沙海富民门
创始人
2025-07-12 21:41:28
0

转自:草原云

近年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苏木坚持把产业转型、生态治理与就业扩容紧密结合。从“少养精养”的产业升级到以工代赈的治沙实践,每一项举措都围绕“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展开,让就业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纽带,在沙海大地上绘制出一幅“就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生动画卷。

治沙“上岗”,群众变身生态建设参与者。沙地治理现场成为群众就业的“主阵地”。苏木通过以工代赈模式,让牧民从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变为参与者。截至目前,浩来呼热苏木已有156户290余人投身沙地治理,让治沙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他们在平整沙丘、运输灌木、播撒草种的过程中获得稳定劳务收入,不仅为家乡添绿,更让治沙工作成为家门口的“就业岗”。

资源“变现”,闲置资产跟着产业“生金”。就业增收不止于直接务工,闲置资源同样能参与“创收”。随着苏木治沙项目的推进,群众纷纷盘活闲置资源,140余间房屋、61辆拖拉机及皮卡“上岗”出租,让“闲资产”变成“活收益”,人均增收达5000元。这笔“生态账”与“经济账”的双赢,让黄沙漫漫的土地上,绽放出越来越多的幸福笑容。

矛盾“清零”,基层治理筑牢就业稳定线。稳定的就业环境,离不开高效的矛盾化解。苏木党委政府将保障群众就业增收作为工作重点,针对治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用工调度、利益分配等纠纷,主动介入、及时协调,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3起;同时,通过畅通诉求渠道、优化服务细节,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12345”投诉零记录,为就业增收筑牢了“稳定屏障”,让群众能安心务工、踏实挣钱。

下一步,浩来呼热苏木将继续以就业为纽带,深化“生态+就业”模式。一方面,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更多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增收;另一方面,围绕治沙产业延伸链条,开发生态旅游等新岗位,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通过持续拓宽就业渠道、盘活资源潜力,让“少养精养”更有奔头,让“转移就业”更有保障,让沙地上的“新牧歌”越唱越嘹亮。(刘鸿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伊朗外长: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每经AI快讯,当地时间12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没有停止,但合作形式在...
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冀鲁豫老区... 转自:千龙网1937年7月28日,卢沟桥抗战爆发。1937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召开会议,发出...
国网2025-3支柱绝缘子77... (转自:电能革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四十三批采购(输变电项目第三次变电设备(含电缆)招标采...
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节手... 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
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手抄...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