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不易,青年人才留不住?
别慌!面对这一难题
看各地纷纷“出招”
亮出他们的“硬核”举措
从政策扶持到平台搭建
从真金白银到贴心服务
……
一场吸引和留住
青年人才的“抢人大战”已然打响
快来看看吧~
福建省:这里“拎包创业”来破局
梯田之上,炭火正旺。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念山村,返乡青年许智明经营“念山三烤”,年收入突破70万元,还带动村里农副产品销售超100万元。政和县以积极主动作为,主动走进高校,主动走进就业青年的“拎包创业”创新实践,为就业发展破局提供样板。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奔赴
6月25日,福建师范大学宣讲厅内,政和县多个部门代表向青年学子介绍“拎包创业”项目,发布人才回家、青年入乡创业(第一批)地图,讲解中国竹具工艺城、中国白茶城,以及念山、稠岭等第一批6个村运营项目优惠政策,邀请入政就业创业。团政和县委推介:“青年入乡创业可‘拎包’,有现成业态、政策扶持和创业导师团队。”去年以来,念山村吸引10名青年返乡创业,创办民宿、农家乐,研发文旅产品。
政和县积极开展“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依托“南平淘村”线上平台、“七星溪畔”小程序具象化展示乡村10类6209条资源,主动走进高校,展示优质项目,为青年提供创业指引,让青年看到乡村创业机遇,实现从单向输出人才到与青年共生共长的转变,一场人才与县域的“双向奔赴”在政和大地火热上演。
从政策活水到城乡活力
近日,政和县实验小学教师陈丽芳签订《人才购房无息借款协议》,获购房总价20%的十年期无息借款,购置三居室扎根政和。政和县曾面临人口外流困境,针对青年人才“落脚难”等痛点难点,政和县打出组合拳,构建“引育留用”全周期人才生态链。创新推出“人才购房无息借款”政策,已发放无息借款63户1260万元。建成4家“青年驿站”,配备共享办公区、创业沙龙空间,累计接待求职青年870人次。连续表扬四届“新政和人”,享受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12项绿色通道服务,创新项目可获最高50万元启动资金。探索引入“AI职业指导师”,通过200余个维度标签为求职者绘制“就业画像”,上线半年就促成237人高质量就业,其中返乡青年占62%。
从人才逆流到抱团共富
夜幕下的念山村,念山芳华照相馆里,村民与武夷学院学生讨论着民宿改造方案,手绘地图标注着新规划的星空露营区。这种校地合作模式成效显著,今年1-6月,政和县新增创业项目的高校成果转化率达31%,“龙鸟盲盒”“五谷丰登冰箱贴”等创意产品走向市场,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5%,“云上政和”旅游IP越擦越亮。探索“共富农场”路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打造10个“共富农场”,推进村民、村集体、民营企业、乡镇振兴公司、国投集团合作共赢、“五方共富”。深化“一统二引三聚合”机制,政和县聚力打造党群连心家园、就业创业家园,党群连心家园集成217项高频服务,让进城党员群众“办事不回村”,就业创业家园延伸“15分钟服务圈”,实现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全周期管理。
当福建师大宣讲会掌声响起,高校青年学子测绘仪在梯田间移动,共富农场迎来大丰收......政和县破解就业与振兴双重困局的新路已然清晰。县域主体主动走进高校,拿出诚意,促成青年与乡村相遇,成就双向价值共生。“拎包创业”让高校青年成为县域人才,青春不必困守城市,可在乡野绽放绚烂之花。
江苏省:为了留住年轻人,这些区县太会了!
政策、岗位“打包”送进校园
南京市栖霞区的青年人口占比(15-34岁)居首,这得益于区域内高校集中,大量青年学生和年轻从业者汇集于此。栖霞区科教资源丰富,15所驻区高校在籍大学生总数20万人,占全区青年总数近50%。如何把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引进来、用起来、用得好,是栖霞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校园栖霞日”正是破题的钥匙。
为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促进高校与城市双向赋能,栖霞区整合“三区”(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资源,创新校地合作形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推出“校园栖霞日”校地合作系列活动。
2024年上半年,接连两场“校园栖霞日”走进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在校学子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同时与高校共同成立引才工作站,精准服务高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需求;重点宣传推介栖霞人才政策环境、特色文旅资源等,召开留栖恳谈会,提供了解栖霞的“视窗”,引导青年人才选择栖霞、扎根栖霞。
2024年以来,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栖霞区已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90余场,提供岗位约3.5万个。近三年来,栖霞区新增高技能人才超9000人次。
创业服务“一条龙”
在青年最集聚城区中,南京和苏州两地包揽前6名,显示两地城区的产业活力对青年人口的强吸引力。无锡市新吴区和滨湖区同样表现突出,反映了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和宜居环境对青年的吸纳能力。
以滨湖区为例,该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环太湖、京杭大运河、锡宜高速公路,与张家港、江阴港的便捷联动,以及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航空助力,共同织就了一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在产业结构上,滨湖区形成了“543+X”的多元化产业体系,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和旅游五大优势产业齐头并进,数字影视、低碳环保和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独树一帜,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多重利好叠加下,滨湖区“丝滑”变身科创人才高地。对有志于在滨湖区发展的青年人才,滨湖区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龙”式的服务。
不仅如此,青年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城市乐游等方面的一系列绿色便捷通道,更让心怀梦想的青年人放心地将未来托付给了滨湖。
高科技企业之外,江苏对青年的创业帮扶还融入“烟火气”。
在青年最集聚县域中,昆山市的青年人口占比遥遥领先。此外,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昆山市、常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全部进入前5名,凸显苏州县域经济的青年吸引力,这与对青年创业帮扶密不可分。
今年“五一”假期,常熟市虞山“雄鹰线”(徒步线路)共接待游客16.4万人次,成为县域旅游的爆款线路。
“苏州小店”可谓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为激发青年创业活力,激活城市青春经济,今年以来,江苏共青团实施“苏青小店”培育计划,为优质小店提供资金奖补、宣传推广、培训赋能、资源对接四大扶持政策,鼓励经营小店的“青年主理人”结合本地特色、青年特点,开发具有原创性和竞争力的青年消费产品,开辟多样化的消费赛道。
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各地对人才求之若渴,纷纷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各类人才留苏发展、施展才华。“常熟人才房票”为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购房予以补贴;灌云县“灌河云山”人才计划分别对顶尖人才、“双创”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及本土人才提供相关支持和保障。
湖南省:多措并举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湖南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组合拳”,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前4月,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主要指标稳中向好。新增城镇就业29.1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41.7%,同比增长2.7%。
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跟用人单位合作,开设“订单班”,让学生“毕业即就业”。学校还成立了8个访企拓岗小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家入校园等形式走访企业150多家,新拓企业岗位需求2400多个。同时充分发掘校友资源,通过在招聘会上设置校友企业专区、“优秀校友事迹分享”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职业发展方向。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精准帮扶,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不少于5次岗位推荐和3次就业咨询指导。
在溆浦县,当地开展“工会帮就业”直播带岗活动,帮助转岗待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搭建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在中方县,人社部门组织40多家民营企业,在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置专场招聘会,提供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适配岗位1700多个,帮助3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
在永州冷水滩区,当地打造了“乐业小站”就业服务站点。不仅实现了岗位归集、信息对接,还可以为居民提供就业推荐、技能培训等线上线下服务。坐落在在万达商场的这个“乐业小站”,可以覆盖周边15个社区(村)、15万居民,为他们提供周边企业用工信息。目前,永州冷水滩区已建成6个“乐业小站”站点,累计服务求职者超5万人次。
为青年人才送上“星荷礼包”
长沙爱才,全城“礼”遇!日前,长沙正式上线青年人才“星荷礼包”,成功申请并入住长沙新青年人才驿站的青年人才,均可免费领取。
“星荷礼包”内含有免费品尝特色茶饮、梅溪湖艺术博物馆和天心阁景区门票、恰同学少年广场拍照打卡、乘坐湘江观光巴士和长沙地铁、浏阳市天空剧院周末焰火秀等内容。今后,来长的青年人才通过该礼包提供的“沉浸式”体验,即可初步建立起对长沙的直观印象——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幸福之城的人间烟火、梦想之城的无限可能。
大力吸引集聚青年人才,长沙以硬核政策托底,以温情生态筑巢。5月28日,长沙正式发布《长沙市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试行)》《长沙市支持湘江科学城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长沙市支持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集聚文化和科技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三个人才政策十条,努力打造青年人才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皆可融入的理想之城。
湘江观光巴士。当浏阳河与天边绽放的烟花交相辉映,当湘江观光巴士串联起一江两岸的风光,长沙正以一封名为“星荷礼包”的城市情书,向五湖四海的青年发出盛情邀约。未来,这份礼包带来的所有体验都将凝聚成清晰共识——在长沙,每个奋斗的青春都将被温柔以待,每次真诚的奔赴终将收获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