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我的夏天,必须要有酸梅汤,最好是冰过的。
爱好生活的中国人,发明出的夏季爽快美味强身健体冰饮,简直是花样百出。宋朝人的《武林旧事》里,一下子就记载了17种“凉水”:甘豆汤、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五苓大顺散、紫苏饮、香薷饮……这里的“卤梅水”就是最早的梅汤。
但一直到了元代,才正式出现了“梅汤”这个名字。《饮膳正要》里记载的“白梅汤”,可以“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不通。”另有一本《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听起来很玄乎的“醍醐汤”,其实就是用乌梅和蜜作主料,这和我们如今的乌梅汤,已经没有很大的区别了。明朝人民再接再厉,继续花样翻新。明朝人的夏天,有青脆梅汤、黄梅汤、凤池汤、橘汤、茴香汤、梅苏汤、天香汤、暗香汤、杏酪汤、绿云汤、绿豆汤、橄榄汤、茉莉汤、豆蔻汤、干荔枝汤、柏叶汤、桂花汤……所以,《金瓶梅》里写着西门庆夏天爱喝一壶“蜜煎梅汤”。
《红楼梦》里,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打之后,也“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袭人因为“酸梅是收敛的东西”不让他吃。我每次读到此,都很为贾宝玉鸣不平,袭人真是讨厌,被打了屁股,连口酸梅汤也不让喝。在《红楼梦》成书的清代,酸梅汤非常常见。《清稗类钞》中说:“酸梅汤,夏日所饮,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清朝的《证俗文》里说:“今人煮梅为汤,加白糖而饮之;京师以冰水和梅汤,尤甘凉”。可见那时候,酸梅汤的调味料已经由蜜转向白糖了。
酸梅汤还是北京的好。我小时候只吃过酸梅晶冲制的伪劣酸梅汤,到了北京,才知道真正的梅汤滋味。和我同样热爱梅汤的南通人,还有大诗人卞之琳。他竟还给酸梅汤写过一首诗:“今年再喝一杯酸梅汤,最后一杯了。……啊哟,好凉!”
梁实秋四处找酸梅汤的方子,结果被信远斋的老板呛了一鼻子灰:“请您过来喝,别自己费事了。”信远斋的招牌是酸梅汤,老板当然不肯把梅汤的秘方和盘托出了。我才不像信远斋的老板这么抠门,酸梅汤好喝,其实不难。主料不过乌梅,山楂,桂花,甘草,陈皮,大致比例是2∶2∶1∶0.3∶0.5。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对酸梅汤的要求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味浓而酽”。我不喜欢这样腻歪的梅汤,我的秘诀,在冰镇梅汤里点一点盐桂花,喝到嘴里,酸与甜,还有一点桂花的香,在舌尖上抵死地缠绵。
原标题:《夜读 | 李舒:酸梅汤》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王瑜明
来源:作者: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