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7月12日电(记者李荣)我国钢铁行业正在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钢铁总产量已达峰值,行业减量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集中度提升。12日结束的2025“我的钢铁”年中大会暨钢铁产业链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的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业应“严控产、强自律、增效益”,借助数据分析、创新技术力量,推动行业发展。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颖生介绍,今年1至5月钢铁供给仍大于需求,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水平均处于近年来的同期低位,钢材出口继续保持高位,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呈现波动下降态势,钢铁行业利润保持稳定。
他认为,自律控产是钢铁行业利润改善的核心原因。未来国内粗钢消费量预计保持在8至9亿吨上下,品种结构将逐步优化。长期来看,我国钢铁需求仍将在峰值平台区间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内需市场将长期存在。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扩大规模、摊薄成本的经营理念已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只会加重“内卷式”恶性竞争。为此,王颖生呼吁,钢铁企业要严控产、强自律、增效益,按照“三定三不要”原则(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组织生产,从而保证企业效益。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总裁高波认为,钢铁行业仍需摆脱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转而注重提升企业效益和效率,行业参与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借助数据与分析、创新与技术的力量,推动行业的进步发展。
在基础数据建设方面,上海钢联始终坚持加大对数据采集能力的投入,也在数据产品创新方面同样取得显著突破,生成式AI产品“小钢数字智能对话助手”已在多个场景中成功应用,提供价格查询、数据查询、供求信息查询、市场分析和研报撰写等智能服务。此外,上海钢联还推出了钢联EBC系统,结合企业产线及上下游需求,构建产业链全景图,全面监测市场动态并实现自动预警,提升企业感知市场变化的敏感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蔡进也认为,未来应通过供应链组织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优化流程、提升协同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