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你问我答:知己知彼、努力重生!
创始人
2025-07-12 19:31:30
0

当亲属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时,很多人都认为是“生命按下了倒计时”,监护仪的节律性报警声牵动着家属的每一根神经。每次面对“为何必须入住ICU”、“患者病情是否危重?”等核心疑问,ICU医生护士都会做很多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本文基于最新临床指南与实践经验,以“场景具象化+专业解析+类比阐释”的结构,系统解读ICU的常见医学问题,为家属提供理性认知与决策参考。

一、为何需入住ICU?普通病房不能救治吗?

家属提问 :“好好的人怎么就住进来了?普通病房不能治吗?”

医学核心 :ICU收住标准与诊疗范畴

场景 :凌晨3时,急诊室明亮的灯光下李阿姨因突发晕厥就诊,初步检查判断她心律慢、血钾超高,被紧急转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抢救治疗(紧急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严密监护),其女儿紧握医生的手反复询问“听说进了ICU就出不来了,我们能不能住普通病房呀?”这种困惑源于对重症医学的认知偏差——ICU并非仅是“病情严重”的标签,而是基于严格医学标准的诊疗单元。

专业解析 :患者入住EICU的核心原因是病情已达ICU收住标准,普通病房的医疗资源与监护能力无法满足救治需求。

根据《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ICU收住标准:

A. 急性可逆性器官功能衰竭 :如收缩压持续<90mmHg且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动脉血氧饱和度<90%且需呼吸机支持、肾功能衰竭需紧急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心肺功能衰竭需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等;

B. 高危因素或潜在生命危险 :如重大手术后需严密监护、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急性中毒或代谢危象等;

C. 慢性疾病急性加重 :基础疾病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急性恶化;

D.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终末期、慢性疾病不可逆进展等ICU治疗无法获益的情况。

EICU的诊疗必要性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配备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指标的精密设备,实现24小时动态监护;其二,医护人员与患者配比达2-3:1,均经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可快速处置突发病情变化;其三,具备呼吸机、CRRT、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能为衰竭器官提供替代功能支持。同时,EICU严格的无菌环境可降低感染风险,为康复创造条件。

类比阐释 :ICU犹如人体“核心脏器维修中心”,当心脏、肺、肾脏等关键器官发生“系统性故障”时,普通病房的“基础维护”已无法解决问题,需依赖这里的专科设备与团队进行精准抢修。

二、患者病情是否危急?救治希望如何?

家属提问 :“医生,我爸还有救吗?是不是很危险?”

医学核心 :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评估

场景 :王大叔因重症肺炎转入EICU,其子红着眼眶在走廊拦截医生追问。这种焦虑源于对“重症”的模糊认知——ICU的每一项救治决策均基于客观评估,而非主观判断。

专业解析 :ICU收治的均为急危重症患者,预后受多重因素影响。以重症肺炎为例,其预后与病程长短、病变范围、病原体类型、基础疾病、缺氧程度、呼吸机依赖状态、抗生素敏感性及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又如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与血管闭塞时间、再灌注治疗时机、合并症控制等直接相关。

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如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胰腺炎、严重创伤、各类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确实对生命构成显著威胁。但预后评估需结合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基础健康状态、治疗介入时机及疗效响应等多维度综合判断,不可简单以“有救”或“无救”定论。

类比阐释 :EICU中的救治如同暴风雨中的航船救援——呼吸机、ECMO等设备是救生艇,医护团队是舵手。尽管风暴猛烈,但抓住黄金救治窗口,多数患者可实现病情稳定与康复。

三、为何平时健康者会突发重症?

家属提问 :“平时身体挺好的,早上还出门跳广场舞,怎么突然就病这么重?”

医学核心 :急危重症的隐匿性与预警信号

场景 :唐先生素有“社区舞王”之称,某日晨练结束时突发胸痛倒地,经胸外按压、除颤、急诊支架植入及ECMO支持后转入EICU。家属始终不解:“从不看病,早上还跳舞,怎么就病危了?”

专业解析 :“平时不就医”不等于“无潜在疾病”。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隐匿性疾病的关键手段,如40岁以上人群每年监测“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50岁以上加做胸部低剂量CT与胃肠镜,可早期识别90%的可预防重症。

部分急危重症存在亚临床期表现,身体不适实为预警信号:

A.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周期可达5-10年,需长期降脂、抗血小板治疗;当血管狭窄达70%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心绞痛(表现为胸闷、胸痛、上腹痛、牙痛、左肩痛等牵涉痛),若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导致梗阻,则引发心肌梗死。

B.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隐匿期可出现多尿(每日>2500ml)、口渴等易被误判为“上火”的症状,此时胰岛素缺乏已超50%;若未及时干预,可进展为外周血管病变(手脚麻木)、视网膜病变(视物不清),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状态。

类比阐释 :许多重症如同潜伏的“健康间谍”,在体内缓慢进展却无明显症状;定期体检则像“反间谍排查”,可在危机爆发前发现隐患;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实为“求救信号”,需及时关注。

四、为何不选择进口高价药?治疗是否尽力?

家属提问 :“为什么不用进口、高价好药?是不是没尽力治?”

医学核心 :ICU治疗的循证决策与个体化用药原则

场景 :陈先生家属指着费用清单质疑:“家里经济条件允许,想用最贵的药、最好的治疗。”这种认知源于对医学决策逻辑的不了解——EICU用药遵循“匹配性优先”,而非“价格优先”。

专业解析 :EICU的用药决策基于“循证优先”原则,核心是“诊断与治疗匹配、病原菌与抗生素对应”:

A. 抗感染治疗 :需先明确感染部位与病原菌类型,再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器官功能选择药物。例如,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时,阿奇霉素(约30元/天)与亚胺培南(约800元/天)疗效相当。

B. 急救药物 :心跳骤停时首选肾上腺素、多巴胺;碳酸氢钠、平衡盐等基础药物的复苏效果经50年验证,优于各类新型药物。

C. 个体化调整 :需结合患者器官功能状态优化方案。例如,血源性阳性球菌感染合并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万古霉素时,需根据肌酐清除率及血药浓度动态调整剂量。

类比阐释 :用药如同配钥匙——最合适的钥匙(敏感药物、匹配病情的治疗)未必是最贵的。医生根据病原菌“锁芯”(药敏结果)选择适配“钥匙”,而非单纯依赖价格标签。

五、何时能转出EICU?转出有标准吗?

家属提问 :“什么时候能转到普通病房?有标准吗?”

医学核心 :ICU患者的转出标准与评估流程

场景 :郭女士的父亲因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在EICU治疗10天,她每日追问转出时间,焦虑如藤蔓缠绕。

专业解析 :EICU转出需满足《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23版)》的客观标准:

A. 生命体征稳定 :停用血管活性药物48小时,平均动脉压≥70mmHg,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94%;

B. 感染有效控制 :体温正常3天,降钙素原(PCT)<0.5ng/ml,白细胞计数<10×10⁹/L;

C. 器官功能达标 :尿量>0.5ml/kg/h持续12小时,血肌酐<177μmol/L(基础肾功能正常者);

D. 意识状态良好 :GCS评分≥13分,可完成伸舌、握手、眨眼等指令动作。

类比阐释 :转出EICU如同游戏通关——需依次通过生命体征、感染控制、器官功能、意识状态四大关卡,全部“达标”后方可进入普通病房的“康复阶段”。

给家属的实用建议:

1. 沟通准备 :提前列出问题清单,在每日固定沟通时间针对性提问,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 资料管理 :保存检查报告电子版并按日期整理,便于对比病情变化,清晰了解治疗进展。

医学虽非万能,但EICU的每一项措施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当您理解这些医学逻辑后会发现,这里不仅有精密的仪器,更有一群为生命全力以赴的医护人员。医患同心,方能为生命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参考文献

1.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23版)》.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 35(8):769-780.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7):621-644.

3.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21版)》. 中华内科杂志, 2021, 60(8):689-707.

本文作者:王桂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编辑: 钱俣颢

责编: 董一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除夕习俗... 最新或2023(历届)除夕手抄报设计图 01最新或2023(历届)除夕手抄报设计图 02最新或202...
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除夕...   【春节的手抄报设计资料】  春节和除夕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
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习... 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抄报设计图 01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抄报设计图 02最新或2...
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 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抄报设计图 01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抄报设计图 01最新或2...
最新或2023(历届)关于元宵... 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抄报设计图 01最新或2023(历届)元宵节手抄报设计图 02最新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