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
盐都积极探索、勇立潮头
在广袤大地上勾勒出一幅
兼具时代气息与乡土韵味的振兴画卷
从组织建设激活治理效能
到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盐都正以多元探索与务实举措
走出一条具有区域辨识度的乡村振兴路径
党建引领
是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近日,在位于楼王镇西部的莘野村螃蟹养殖区,连片的养殖塘在阳光下泛着粼光,养殖户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投喂、巡查等工作。“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螃蟹的生态养殖,由村里年轻党员组建的‘技术帮扶小队’给我们做专业指导。目前,螃蟹的长势特别好,预计每亩产量在300余斤,9月就能上市了。”莘野村养殖户沈宗华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莘野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凝聚党员群众力量,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已形成“三区协同、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13063亩耕地、3380亩鱼塘及8977亩荷藕田,被科学规划为传统农业种植区、荷藕种植区、鱼虾蟹养殖区。在创新发展藕虾套养的同时,莘野村深挖荷花价值,延伸荷产业链,依托传统乡村工业项目,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年轻干部组建“直播助农服务队”,借助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水产品“触网上行”。
从产业规划、模式创新到协同发展,莘野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接下来,莘野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在现有“三区协同”产业格局基础上,持续优化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深挖特色产业潜力,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串联农耕体验与民俗风情,推动农旅融合,加强村居党建治理,奋力将莘野村打造成产业有“钱景”、生态有“颜值”、文化有“底蕴”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莘野村的实践,正是盐都区以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生动缩影。在盐都,党建引领并非局限于一村一地的探索,而是覆盖全域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办实事、解难题,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整合、民生服务提升等关键领域,让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深度融合,形成“支部领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为全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乡村振兴的大棋盘里
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特色产业的蓬勃生长,让盐都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鲜亮。眼下,正值葡萄成熟上市的时节,位于台创园的桃花缘家庭农场内一片忙碌而有序的丰收景象,工人们正手脚麻利地进行采摘、打包。一串串饱满诱人的葡萄从大棚走向市场,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实景图。
据了解,桃花缘家庭农场种植葡萄达110亩,其中已上市的辽峰葡萄种植面积24亩,亩产可达7000斤,丰收态势喜人。为培育出高品质的葡萄,农场秉承绿色循环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加强数字化物联网大棚建设,实现服务农业、指导生产,全程使用有机肥和水溶肥,从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灌溉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葡萄绿色、健康、美味。
桃花缘家庭农场这份丰收的喜悦,不仅甜了消费者的味蕾,更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活力。“这些年我们发展葡萄种植,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稳定就业。”桃花缘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春说,“我始终觉得,产业发展不能只顾自己,得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样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出份力。接下来,我们还想把葡萄采摘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扩宽盈利模式。”
从桃花缘家庭农场的“甜蜜事业”到更多乡村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盐都乡村振兴的活力正沿着产业链条持续涌动。近年来,盐都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理念、方法和载体。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项目里,以组织振兴凝聚发展合力,以人才振兴激活内生动力,让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全速前进,实现党建引领与产业兴旺同频共振,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稳稳装在群众的幸福里。
【责任编辑:王庆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