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历史使命,在奋进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创始人
2025-07-12 18:46:24
0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发来的重要贺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贺信中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勇担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以理想信念铸魂,以过硬本领强基,以躬身实践立行,确保关乎民族未来的历史重担扛得起、扛得稳、行得远。

勇担历史使命,必先坚定理想信念,解决“为何而担”的根本问题。环顾当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青年的精神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历史虚无主义​用戏谑消解崇高,消费主义用金钱定义成功,“躺平”“佛系”用消极对抗奋斗……如果信仰的根基被享乐的逻辑侵蚀,青春就会在精致利己主义的围猎下,于自我的小天地里枯萎凋零。然而,这绝不是中国青年的底色。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谱写了荡气回肠的青春传奇。在1919年的北京,面对“弱国无外交”的屈辱,青年学生走出书斋、走向街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呐喊响彻云霄,用热血点燃了民族觉醒的火炬;1935年的北平,面对“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危局,学生们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一二·九的怒吼唤醒了全民族的抗战决心;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场,面对“钢少气多”的艰难,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26岁的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年轻的志愿军用“青山处处埋忠骨”诠释了什么叫“最可爱的人”。这股英雄的血脉,穿越建设年代的激情与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奔涌出新的华章。面对“卡脖子”的技术铁幕,平均年龄三十出头的北斗与嫦娥团队,选择以生命燃烧,以青春冲锋。义无反顾的选择背后,并非过眼名利,而是将“中国星,中国造”的誓言刻进骨髓的信仰,是将“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化为现实的担当。当北斗升空、嫦娥奔月,青春的脉搏一旦与时代的命运同频共振,理想便拥有了撼动世界的力量。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广大青年要在“深化于学”中铸魂,练就理论清醒的“金刚不坏之身”。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终身必修课,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地学,掌握其科学体系与核心要义;要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用以解答成长困惑与时代课题;要笃信笃行、对标对表学,将人民立场、家国情怀与天下担当内化于心。要用理论的坚定性,战胜思想的摇摆性;用信念的纯洁性,抵御名利的腐蚀性。唯此,方能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论定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内心深处筑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融入血脉的自觉。

勇担历史使命,必先磨砺能力之剑,解决“凭何而担”的核心问题。纵观历史,青年之能如剑之锋,愈磨愈利。五四火炬燃起,青年学子翻译《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让新思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延安窑洞里,革命青年白天生产、夜晚学习,“能文能武”成为那代人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大潮中,青年一代在实战中掌握市场经济规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弄潮儿向涛头立”,凭真本事推动经济腾飞。历史的荣光激励来者,当代青年正在强国征程上竞展风流。“天才少年”曹原熬过实验室无数不眠夜,让石墨烯在1.1度“魔角”实现超导,22岁连发两篇《自然》论文震撼国际物理学界;“太空教师”王亚平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苦练十年,熟记上百项操作规程,两度飞天把中国足迹印在宇宙苍穹;“冰雪少年”苏翊鸣4岁踏上雪板磨砺14载,在数千次摔倒爬起中淬炼技艺,18岁以1800度惊世一转让国旗飘扬冬奥赛场。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唯有以深厚的能力为根基,青年才能真正扛起时代的千钧重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广大青年必须有克服“知识恐慌”的紧迫感,既要读好专业知识的“有字之书”,更要读懂社会实践的“无字之书”。要瞄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培养科学思维,提升数字素养,拓宽全球视野,在学习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实现知识迭代和能力跃升。要敢于跳出舒适区,勇于在创新创造的“无人区”闯新路,努力让自己成为思想锐利、专业扎实、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勇担历史使命,必先踏上奋斗之路,解决“如何而担”的实践问题。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注脚,也是对理想最虔诚的践行。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奋斗传统,在中华青年的血脉中奔腾不息,薪火相传。奋斗的青春背影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当“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响彻神州大地,千万知识青年怀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挥别故园的袅袅炊烟,踏上了奔赴“北大荒”的漫漫征途。在那片亘古荒凉的黑土地上,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用双手撕开冻土的坚冰,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硬是让“人烟断绝鸟不栖”的莽莽荒原,变成了“稻菽千重浪,机声万里长”的北国粮仓。当三线建设的号角在崇山峻岭间回荡,又有多少青年工人义无反顾地走进那些“地图上找不到、邮局不送信”的神秘山谷,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凿出通天大道,用血肉之躯撑起了共和国工业的钢铁脊梁。时移世易,奋斗的舞台在变迁,但青春报国的赤子之心始终如一。新时代的青年踏着前辈的足迹,正用青春的画笔续写这份荣光:蓝天之上,90后飞行员徐枫灿驾驶战鹰穿云破雾,用铿锵玫瑰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碧海之间,清华博士生宋玺告别象牙塔投身亚丁湾护航,让青春在万里海疆中淬火成钢;车间一线,世界技能大赛冠军邹彬十年磨一剑,用一砖一瓦垒起技能报国的青春梦想。广大青年只有扎根基层的沃土、奋战一线的前沿、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在时代大潮中真正挺起担当的脊梁。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广大青年要主动“自找苦吃”,要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情况复杂的险滩、任务繁重的一线去“墩苗壮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品质、提升境界,于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凡的业绩,在点滴的奉献中汇聚起磅礴的力量,让“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在每一次攻坚克难、每一次挺身而出中得到检验。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时间从不等待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广大青年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唱响青春最强音,在奋进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2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立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GH202503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时代化研究(GH2024041)”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降雨逐渐结束,13日最高气... 转自:千龙网气象部门介绍,今天(12日)午后至傍晚,北京市出现雷阵雨天气,局地短时阵风8-11级,延...
大连海事局举办中国航海日系列庆... 转自:中国水运网为庆祝第21个中国航海日,持续深化航海文化教育,传承航海精神,大连海事局精心组织并成...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 转自:经济日报以“诗画浙江”为主题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于12日正式拉开帷幕...
他是明朝的驸马 公主死后他的姬... 还不知道:朱元璋的驸马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我们都应该不陌...
妃子不受宠被赶回老家,嫁乞丐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由于一些宫廷戏的影响,很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