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淄博发布
盛夏七月,临淄区皇城镇南蓬科村的蔬菜大棚内,最后一茬“罗汉茄”正被菜农们麻利地采摘装箱。随着这批紫莹莹的茄子启程发往俄罗斯,2024至2025年种植季圆满收官。
今年,该村160万公斤“罗汉茄”全部出口俄罗斯,实现销售收入6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南蓬科村种植“罗汉茄”已有近10年历史,早年因农户单打独斗、销路闭塞,价格波动大,村民收益有限,村集体收入也不高。2022年,村党支部主动破局,创新推行“合作社+农户+商户”模式,合作社负责统筹资金与技术,农户专注于标准化大棚种植,商户则全力打通海外销售渠道,实现“小特产”与俄罗斯“大市场”的精准对接。
村党支部书记王汉军介绍:“我们的‘罗汉茄’因茄肉硬实、茄皮厚韧、外形壮硕而得名。虽然因口感原因在国内需求不大,但其耐储运的特性恰好完美契合外销俄罗斯的需求。”
销路畅通后,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益成为共识。南蓬科村果断拆除4个老旧大棚,整合土地资源,新建了6个配备物联网监测、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现代化温室,“罗汉茄”种植总面积增加至36亩,产能增至160万公斤。
品种改良后的“罗汉茄”,单株产量可达15公斤。种植户王光业深有感触:“现在种3个棚,年收入能达60万元,收购商直接到棚里装车,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
小小“罗汉茄”走出国门,收购商王洪光见证了“罗汉茄”的身价陡增。“俄罗斯客商认可度高,往往提前半年下订单,价格稳定且比国内市场高出约30%。”他透露,今年通过优化物流,“罗汉茄”经满洲里口岸直通莫斯科,运输周期缩短至5天左右,进一步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度。
随着7月初采摘季的结束,南蓬科村已开始为9月份新一季的种植作准备。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干劲十足,王汉军表示,村里计划在巩固“罗汉茄”出口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俄罗斯市场看好的泡椒等新品种,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汤继文 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