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刑事案件审理中的“铁骨柔情”
——国家法官学院《如何做一名好法官》思政课开讲纪实
“怎么办?已经审理到这一步,难道真的要更换合议庭,把这些艰难的过程再走一遍?那一刻,无助的我静立在省立医院外,任凭漫天凄风冷雨扑面……”7月2日下午,河北固安,全国法院暨云南法院审理重大刑事案件研修班上,《如何做一名好法官》思政课程开讲,来自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刑三庭副庭长高逢在讲述中一度哽咽。
这位多次坐镇全国重大敏感案件审判席的“巾帼法官”,用10个案事例,与台下170余名学员分享了她审判生涯中那些难忘时刻。
为了不间断某涉黑案的审理,被医生要求手术的她缠着厚厚的钢板护腰坚持完成历时6天、长达54个小时的庭审,短暂休息两天后,病理指标回落,她乐观地说:“自助者天助之!”
为了核实一份证据,高逢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辗转三省不停歇,她说:“裁判别人的命运,须先沉淀自己的人生。”
在国家法官学院刑事教研部夏立款博士的主持下,她与学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一位年轻女学员走到高逢面前表达了由衷的敬意:“您讲述办理涉黑案时,我哭了,太不容易了,我感同身受!”
“判决书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但公正的判决是最庄重的告慰,也是法官履行正义使命的勋章。”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李霞在讲述办理一起20年前灭门案时动情地说道。
李霞多年从事刑事再审等工作,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省审判业务专家、省十大法治人物之一。在这起陈年旧案中,面对证据缺憾、压力干扰等难题,她克服重重艰难,最终将被告人绳之以法;而在另一起案件中,她秉持刑法谦抑性原则,经过分析比对鉴定、调查走访案发地,依法作出无罪判决。她坦言:“真正的法治文明,不在于能把多少案件纳入刑法网罗,而在于能克制多少本不必要的刑罚。”
“审监庭的法官,与刑事审判庭的法官有什么不同?”
“您审理的都是疑案、难案,在克服困难中有什么秘诀?”
……
学员们接连抛出问题,浓厚的学习求知氛围在会场弥漫。
在两位法官倾囊相授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四级调研员张磊以身边榜样的鲜活故事,为大家展现了刑事法官的初心。
“如果有人说可以打点法官,请坚决举报,因为我一定会公正执法。”时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邱波的原声播放,浩然正气在会场激荡。张磊讲道,面对3000名投资人的信访洪峰,这位“铁案法官”40余次直面诘难,用法理与耐心赢得尊重与赞许。“20余载刑事审判生涯、1000余件零错案的战绩,凝结的是廉洁公正的凛然正气,铸就的是为民司法的铮铮风骨。”
北京高院刑二庭副庭长吴小军,审理过“秦火火”网络诽谤案、民航总医院杀医案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要案,他用“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判词震撼人心,以“从严从快”的决断匡扶正义。“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吴小军的正义宣言,正是每一位刑事法官的无声坚持。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张勇,32年坚守刑事审判一线,用“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的信仰赢得诉讼双方认可。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吕行菲,以公正裁判判决被告人入狱,却用无尽的柔情呵护她的孩子成长。
“手握‘生杀大权’、丈量‘自由尺度’的刑事法官,他们的柔情更显珍贵。在法律框架内,惩罚该惩罚的,让藐视规则的人承担后果;在力所能及之处,保护该保护的,替弱者撑起正义的屏障……”讲述结尾,首都多名先进典型法官的为民之声响彻会场,将研讨推向高潮。
当榜样的力量化作前行的灯塔,每一位法官都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感动,继续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作者:张一蔓
见习编辑:杨鸿|联系电话:(010)67550939 |电子信箱:fyxw@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