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明见局)
当前,高海鑫已接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这一安排被部分市场观点解读为推进 "去家族化" 的信号。
作者|柯柏妮
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的提前离任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作为执掌企业近 25 年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司业绩承压阶段的职务变动,使市场对企业后续发展态势保持高度关注。这家曾在中药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企业,当前正面临多重挑战。
肖伟提前离任引关注
肖伟的离任日期为今年6月20日,其原定任期至2026年6月25日届满。
对于此次提前离任,公司公告称系"个人原因",据内部信息显示年龄因素为重要考量,且肖伟后续将聚焦于公司战略规划、研发体系建设及接班人梯队培养工作。
尽管公司已作出说明,但市场对此仍存疑虑。在企业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部分观点认为其提前离任或与经营表现相关。从A股市场过往案例来看,高管以"个人原因"离职的情况有时与企业潜在经营挑战存在关联,这一现象已引起市场层面的规律性关注。
从康缘药业近年业绩数据来看,其经营态势却呈承压特征。2024年,公司首次出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降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98亿元,同比下降19.86%;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下降15.58%;扣非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降幅达27.29%。
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趋势延续,营收同比下降35.38%,净利润同比降幅达38.37%。值得注意的是,同期研发投入降幅达38.63%,这对于依赖技术创新的制药企业而言可能对长期发展形成制约。
核心产品销售承压是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公司主导产品热毒宁注射液(中药抗感染领域,主要应用于呼吸道疾病治疗)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心脑血管领域,主要面向老年患者群体),近年市场表现持续走弱。受医保控费、集中采购政策推进及行业监管强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上述产品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核心产品线业绩下滑
从政策环境来看,2017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对中药注射剂使用范围作出严格限定,热毒宁注射液被纳入 "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重症患者使用" 范围,此后该产品销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2023 年起,国家医保局深化"腾笼换鸟"机制,中药注射剂被纳入重点监控范畴,行业面临用药安全性方面的广泛讨论。
尽管热毒宁注射液未进入国家集中采购范围,但在地方集采(如江苏省)中价格降幅显著,2024年平均降价幅度达30%,直接影响产品利润空间。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在2019年医保谈判后,单价从316元/支调整至93.7元/支,降幅达70.35%;虽2021年、2023年销售量仍维持千万支规模,但价格下行导致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此外,国家药监局近年多次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银杏类注射剂的过敏风险受到关注;2024年一项权威研究对其临床疗效提出质疑,导致临床处方量有所下降。
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注射剂产品线实现营业收入13.41亿元,同比下降38.33%。其中,热毒宁注射液销售量同比下滑30.98%,库存量同比增幅达759.11%;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销售量同比下降47.86%,库存量同比增长140.77%。
除注射剂外,公司其他主要产品线亦多呈下滑态势:胶囊剂、颗粒及冲剂、片丸剂、贴剂营收分别同比下降11%、10.34%、7.23% 和6.98%。仅有口服液与凝胶剂两类产品实现营收增长,但两类产品均出现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的情况,导致毛利率分别下降4.88和2.83 个百分点。尽管2024年注射剂产品线毛利率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但不足以扭转整体趋势,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降至73.61%。
新任负责人过渡稳定性成市场焦点
管理层稳定性方面,自2024年4月以来康缘药业出现多次人事变动:原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邱洪涛、原副总经理吴云先后因个人原因离职;原独立董事陈凯先、段金廒亦分别因相关规定及个人原因辞去职务。
管理层的阶段性调整,可能对企业经营连续性产生一定影响,也引发市场对其战略稳定性的关注。
当前,高海鑫已接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这一安排被部分市场观点解读为推进 "去家族化" 的信号。但考虑到其缺乏董事长任职经验,且专业背景与中药药理领域存在一定差异,投资者对其能否有效平衡技术传承与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平稳过渡仍存担忧。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