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丨信用债ETF:规模扩容后的信用策略落地潜力
创始人
2025-07-12 07:27:27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信用债ETF,科创债

2025年信用债ETF迎来显著扩容,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发行进程加速,科创债ETF的上市节奏同步推进,首批10只科创债ETF首日即告售罄,充分彰显了市场对优质信用债投资工具的旺盛需求。与此同时,信用债ETF的流动性也得到明显提升。本文通过对不同信用债指数及信用债ETF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挖掘相关产品的特征与投资潜力。

在指数久期和收益率方面,四类信用债ETF各具特点:短融ETF久期短(0.29年)、流动性好、到期收益率低(1.65%),匹配其短久期、低风险特征;城投债ETF到期收益率最高(1.97%),主要源于信用下沉带来的信用溢价,且高评级债券占比最低;科创债ETF与做市信用债ETF久期最长(3.5-4年),以AAA高评级为主,到期收益率接近(1.82%-1.84%),填补了中期限、高评级且高流动性信用债的市场空缺

在市场规模(市场深度)与流动性层面,科创债ETF与做市信用债ETF流动性更优、市场深度持续扩容,或可成为信用策略落地的核心交易标的。规模上,2025年做市信用债ETF与科创债ETF推动信用债ETF市场爆发式增长,当年上市规模达1342亿元,叠加科创债ETF募资300亿元后,整体规模已超利率债ETF两倍,做市品种占信用债ETF累计发行量的58.8%,市场深度显著拓展。流动性方面做市信用债ETF与超长期国债ETF形成相反趋势:后者成交额下行,而做市信用债ETF活跃度显著提升,6月成交额从前期月均500-700亿元跃升至1800亿元以上,6-7月日均成交93亿元。相比银行间市场现券,信用债ETF流动性明显优于最优质现券(如最活跃中票日均成交仅6.9亿元),为信用策略执行提供了充足空间,有效缓解流动性引发的收益偏离问题。

在升贴水率方面,升贴水率可反映ETF收盘价与净值的偏离,沪、深做市信用债ETF的显著贴水主要出现在指数下跌或调整阶段信用债赎回负反馈时期易引发ETF大幅贴水,需重点关注相关风险。而流动性更优的做市信用债ETF,在市场调整时贴水率更低,可减少策略失效风险。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首日便告售罄,合计募资达300亿元。科创债ETF的落地,不仅填补了“科技金融”领域债券基金的空白,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更推动债券型ETF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市场的热烈反应,充分体现出资金对优质信用债投资工具的旺盛需求。本文尝试通过不同信用债指数、信用债ETF比较,以挖掘相关产品特征和投资潜力。

一、指数久期和收益率比较

综合来看,短融ETF久期短、流动性好,但收益率相对较低;城投债ETF的收益率在各类中最高,这主要源于信用下沉所带来的信用溢价;2025年以来新发行的科创债ETF与做市信用债ETF的表现则较为接近,二者在相关信用债指数品种中久期最长,恰好填补了中期限、高评级且流动性较高的信用债品种的市场空缺。

本文选取当前已上市或已发行待上市的ETF进行对比分析,四类信用债ETF所对应的具体指数情况如下:

短融ETF:跟踪的是中证短融指数,该指数包含银行间上市的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评级均在投资级以上,其中主体评级为AAA的占比约60%,AA+占比30.3%,AA占比9.7%,且所有债券的剩余期限均在1年以内;

城投债ETF:跟踪的是沪城投债指数,其主体评级分布为AAA占比约32%、AA+占比28.7%、AA占比35.7%、AA-占比3.4%,高评级债券占比在当前信用债ETF跟踪的指数中处于最低水平,具备信用资质下沉的特点。

科创债ETF:涵盖深AAA科创债、中证AAA科创债、沪AAA科创债三类指数,其选取的样本均为主体评级达到AAA的债券;

做市信用债ETF:包含沪做市公司债与深做市信用债指数,相关样本来自两个交易所基准做市品种名单范围内的全部公司债,这些债券是在交易所市场通过特定标准筛选出的规模较大、信用质量较高的信用债,在主做市商的持续做市支持下,展现出相对更强的流动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其主体评级均为AAA;

从久期角度来看,短融指数和城投债指数的久期相对较短,而科创债、做市信用债指数的久期处于3.5至4年区间,属于中期限信用债品种。其中,短融指数的久期最短:中证短融指数久期仅为0.29年,远低于其他品种,这与短期融资券“期限短(通常在1年以内)、流动性高”的特性相符,其利率敏感性也最低。做市信用债指数的久期分化较为明显:沪做市公司债久期为4.16,在所有品种中最长;深做市信用债久期3.11年,与深AAA科创债指数久期(3.26年)较为接近。科创债指数的久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沪AAA(3.80年)、中证AAA(3.76年)、深AAA(3.26年)的久期均在3.2年以上,整体高于城投债和深做市信用债,体现出科创债以中长端品种为主的特点。城投债的久期偏短:沪城投债指数久期为2.58年,低于科创债和沪做市信用债。

从静态收益率角度来看,城投债ETF的到期收益率水平最高,短融ETF的到期收益率最低,而科创债ETF与做市信用债ETF的到期收益率则较为接近,处于1.82%~1.84%区间。具体而言,短融的到期收益率最低:中证短融指数到期收益率为1.65%,在所有信用债ETF品种中处于最低水平。这一静态收益率水平与其“短久期、低风险(期限风险较低)”的特性相匹配。该到期收益率水平略高于同期1年AAA级同业存单的票息(1.61%),略低于1年AAA级中票的票息(1.67%)科创债与做市信用债的到期收益率呈现出相近特征:两类信用债指数的到期收益率均落在1.82%-1.84%区间,差异微乎其微。由于这两类指数均以高评级(主体评级AAA)债券为主,信用风险较低,其收益表现主要反映了拉长久期所带来的回报,到期收益率水平略低于同期5年AAA级中票的到期收益率(1.85%)城投债的到期收益率相对最高:沪城投债指数到期收益率达1.9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一静态收益率水平恰恰体现了城投ETF信用资质下沉的特征——因其信用资质相对较低,信用风险相应上升,市场为补偿这部分额外风险,自然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从而形成当前的收益水平,其静态收益率略高于5年AA+级城投债(1.91%)。综合上述三类信用债ETF的比较结果可见,短融ETF与做市信用债ETF由于流动性相对更优,其指数的加权平均静态收益率要低于同期、且评级和久期基本相当的中债估值对应品种;而城投债ETF的情况则恰好相反。

从动态收益率角度,科创债尚未上市,其余三类信用债ETF的二级市场表现与静态收益率比较结果基本一致,其二级市场收益率整体高于长期(10年左右期限)的利率债,但低于超长期(30年)国债ETF以跟踪同一指数的所有信用债ETF平均二级市场涨跌幅作为动态收益率的衡量指标,考虑到大部分做市信用债ETF于2025年2月才刚上市,因此选取30日、60日、90日二级市场收益率(涨跌幅)进行比较,其中以90日涨跌幅为主要参考。具体来看,三类信用债ETF表现各有不同。城投债ETF 90日上涨1.89%,在三类信用债ETF中表现尤为突出;做市信用债ETF里,沪做市公司债ETF 90日平均上涨1.70%,深做市信用债ETF平均为1.50%,整体表现虽不及城投债ETF,但优于短融ETF;短融ETF 90日涨跌幅为0.75%。对比利率债,超长期限的利率债收益较高,两只30年国债ETF 90日分别上涨2.45%和2.03%;而长期限(10年左右)的利率债,包括上证10年地债、沪做市国债等,90日涨跌幅较为接近,分别为1.66%和1.58%,略低于城投债ETF和沪做市公司债ETF。综合来看,做市信用债ETF收益与长期限利率债相当,城投债ETF收益则介于超长期限利率债与长期限利率债之间。

二、ETF规模与流动性比较

在规模(市场深度)的比较方面,若将科创债ETF已募集的300亿元资金纳入考量,当前信用债ETF的市场规模已达到利率债ETF的两倍以上——而2025年之前,信用债ETF的市场规模还比利率债ETF低了近200亿元。本文参考Wind的分类标准,将可转债ETF一同纳入分析范畴,具体划分为可转债、信用债、利率债ETF三大类。

回顾债权类ETF上市历程,2013年国内首只债券(国债)ETF上市,2014年首只城投债ETF上市,此后利率债ETF陆续有零星产品推出,2020年首只可转债ETF发行。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之前唯一发行的公司债ETF为跟踪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净价(总值)指数的基金,除此之外,仅有1只短融ETF和1只城投债ETF。

2025年做市信用债ETF已发行8只(因科创债ETF尚未上市,故未纳入统计)。截至2025年7月9日,2025年当年上市的信用债ETF规模已达1342亿元,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其自身历史规模,也大幅领先其他类型债券ETF:较2022年政金债ETF上市时的峰值(当前规模619亿元,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债券ETF)高出两倍多,是2020年短融ETF规模(当前规模499亿元,为当前单只债券类ETF的次高规模)的2.7倍。仅2025年当年上市的信用债ETF规模,便已超过所有利率债ETF的总规模;即便相较于信用债ETF自身,2025年前其累计规模约为940亿元,而当前规模已显著超越这一数值,占其累计发行量的58.8%。

流动性方面,各债券类ETF比较来看,做市信用债ETF的流动性呈现逐步提升态势。截至2025年7月9日,从2025年以来成交额排名前15的债券类ETF数据来看,不同品类的流动性表现呈现显著差异。其中,短融ETF的流动性始终保持在较好水平,3月至7月期间每月成交额均稳定在1250亿元以上,累计成交额达8127亿元;各月成交额不仅波动较小,且在多数月份位居前列,展现出持续活跃的交易状态。做市信用债相关ETF(包括上证公司债ETF、信用债ETF、信用债ETF基金等)的流动性则在6月出现明显改善。以上证公司债ETF为例,3月至5月的成交额分别为550亿元、621亿元、575亿元,6月成交额大幅攀升至2337亿元;其余几只做市信用债ETF的成交额也从3月至5月平均500-700亿元的水平,在6月跃升至1800亿元以上。受科创债发行加速及科创债ETF募集推动,部分做市信用债ETF活跃度显著提高,6月至7月8日日均成交93亿元,换手率62%(同期短融ETF日均成交128亿元,30年国债ETF日均成交61亿元)。另一方面,部分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ETF(如两只30年国债ETF)流动性有下降趋势,虽月度成交额仍分别维持在1400亿元和400亿元以上,但较3-4月已有明显下降。此外,可转债ETF与政金债ETF整体仍保持较好流动性,累计成交额分别达4098亿元和7270亿元,整体交易活跃度较高;其中政金债ETF在6月迎来成交高峰,单月成交额达2099亿元。

从现券流动性与ETF的对比来看,信用债ETF的流动性表现优于最活跃的现券,这一特性为多元化信用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信用债现券中成交额较大的品种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二永债)、中票和公司债。其中,二永债与中票属于银行间市场交易品种,公司债则在交易所市场交易。2025年3月至7月9日期间,二永债成交额达6.05万亿元(2024年同期为5.2万亿元),中票成交额为6.18万亿元(2024年同期为6.04万亿元);上交所公司债成交金额为5.01万亿元(2024年同期为4.87万亿元),深交所公司债成交金额为0.78万亿元(2024年同期为0.73万亿元)。结合中票与公司债的交易情况对比来看,做市信用债ETF或对提升现券流动性具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上述期间内最活跃(成交额最大)的一只中票,日均成交额为6.9亿元;从2025年7月9日的单日数据来看,银行间市场最活跃的一只信用债成交额为12.16亿元,当日有4只二级资本债成交额超过21亿元,而最活跃的公司债成交额为9.8亿元。从日均成交额水平来看,信用债ETF的流动性优于最活跃的现券,因此在通过信用债ETF实施利差策略时,因流动性导致策略理论收益与实际操作收益产生偏离的情况,或将得到一定缓解。

三、信用债ETF升贴水率

前文分析表明,信用债ETF流动性较好,市场深度相较于现券个券更深,更适合信用策略的落地实施。在此基础上,本部分将通过升贴水率简要探讨实践中可能需要关注的风险情形。在策略实操中,除流动性外,ETF还需考虑二级市场交易情绪导致的场内收盘价与净值偏离问题,而升贴水率——即(收盘价-单位净值)/单位净值×100%——正是衡量这一偏离的有效指标。

整体来看,沪、深两地做市信用债ETF的显著贴水(升贴水率小于0)主要集中在2025年2月下旬至3月、4月下旬两个时段,而这两段时间内沪、深做市信用债指数均处于下跌或调整阶段。此外,平安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因上市较早,经历过明显的信用债赎回负反馈时期。观察发现,当信用债市场因赎回负反馈出现显著调整时(如2022-2023年首次大规模理财赎回潮、2024年10月调整及2025年2-3月债市调整期间),该信用债ETF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贴水。因此,运用信用债ETF执行信用策略时,需重点关注信用债赎回负反馈带来的风险。

从2025年2-3月的信用债市场调整情况来看,做市信用债ETF的贴水率明显小于非做市信用债ETF,这一差异可能与做市机制及流动性优势相关。由此可见,流动性更优的信用债ETF在面临信用债波段性调整时,或许能减少因大幅贴水导致的策略失效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刚刚确认:马上抵达西安!午后尽... 西安市气象台7月12日9时25分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
杨植麟被梁文锋叫醒了!Kimi...   鱼羊 雷刚 发自 纽凹非寺  来源: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172天过去,Kimi在...
国家网信办:今年二季度新增9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
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让保供“更高效... 夏清  清华大学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当东部沿海城市渴望绿色转型,远在西部的清洁能源正跨越千山万水,通...
Meta扩张继续!挖走Open... (转自:机器之心)扎克伯格继续「挖啊挖」,这次「又」轮到 OpenAI 了!据 The In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