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当前,北京在科学智能领域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昨天(11日),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为未来3年北京市发展科学智能描绘了路线图。
科学智能作为加速科学研究的新型范式,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将对未来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刘卫华表示,近年来,北京始终紧盯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将科学智能作为产业布局新赛道。2024年,本市还建设了科学智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围绕能源化工等典型的产业场景,组织产学研联合研发。
本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以科学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和深度应用为主线,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落地、创新生态营造4个维度,提出了17项具体任务。依据行动计划,预计到2027年,北京将建成科学基础大模型,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不少于1000万用户。同时,本市还将在该领域搭建共性服务创新平台,引进培育一批复合型创新人才,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开源开放生态,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本市已产出全球首个覆盖90多种元素的大原子模型,在稳定性和预测性能等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合金、药物小分子、半导体、高温超导等领域应用,平均节省90%的数据计算成本,用更少的数据达到更高的精度。全球首个覆盖“读文献—做计算—做实验—多学科协同”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玻尔科研空间站,已在全国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40多家企业上线应用,用户数达90万人,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也持续在京涌现。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新材料’‘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的科学智能细分领域专项政策。”刘卫华说,接下来,本市将针对科学智能关键技术、基础设施、领域应用等方面,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群,鼓励生态上下游企业及优势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加快完善科学智能创新生态。同时,将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对于科学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北京作为科学智能发展的策源地,在率先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上,有基础、有优势,已全面布局了科研基础设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鄂维南表示,本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将有力推动北京在科学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记者 刘苏雅)
下一篇:美得州更多县将获联邦灾难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