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痕承岁月
创始人
2025-07-12 06:20:57
0

转自:贵州日报

王月圆手持蜡刀认真画蜡,精美线条如岁月在织物上刻下诗行。

王月圆用一生时间,用心做出蜡染精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梅 范力 何晓璇 摄影报道

连日来,安顺三合苗寨蒙多彩蜡染文化传承基地,苗族蜡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月圆,身着斑斓苗族服装,手持精巧蜡刀,在蜡布上挥洒自如。线条如行云流水,粗细均匀,仿佛是岁月在织物上刻下的诗行。

作为安顺蜡染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月圆的作品题材丰富,笔调柔和细腻,纹理自然独特,融合了蜡染、绣染、扎染等多种艺术。她创新的蜡版画,更是蜡染工艺品中的一绝。

安顺蜡染古称蜡缬,“缬”乃染彩之意。《贵州通志》记载其法为“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尤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染液可从冰纹处渗向织物,形成不可复制的独特美感而冠绝一方。因此,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也被誉为蜡染之乡。

王月圆出身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小关口村,祖母与母亲皆是蜡染能手,她自幼耳濡目染。“每年正月初四苗族‘跳花山’,女孩们都穿亲手做的蜡染盛装赴会,手艺越好越受欢迎。”她回忆小时候,脸上堆满笑容。

过去,蜡染主要在家庭内部传承。年少时,王月圆痴迷于此,却只能在繁重农活后抽空练习。

改革开放后,安顺国营蜡染总厂开办,王月圆被选聘为专职画蜡师。当时,安顺蜡染作为继黄果树、龙宫后的新名片,因全国工艺品市场发展机遇而声名鹊起,数百家小作坊如雨后春笋涌现,产业迎来高潮。“那时我们月薪四五百元,远超当时80元的平均工资,作为手艺人,很自豪。”王月圆说。

然而,由于手工作坊无序经营及市场变化,至20世纪末,安顺蜡染由盛转衰。

亲历产业兴衰的王月圆始终坚信,“好东西靠质量说话,手艺人要做好最擅长的事。”蜡染工序繁复,点蜡、上色、封色、浸染、脱蜡、漂洗,每一步都关乎成败。“只要用心必是精品,但费时耗力、产量小,我也不敢接太多活。”

如今,年近七旬的王月圆虽获奖无数,面对鲜红的证书却有些忧心忡忡,“我们这批艺人都老了,不能让技艺失传,要抓紧时间培养年轻人。”

她耐心接待每一位对蜡染感兴趣的人,讲述其文化与传统。每年,她都抽出时间,自带材料,为农村学校、安顺职院、安顺聋哑学校的学生免费授课。

2015年在北京为残疾人授课;2017年参与安顺市蜡染协会“锦绣计划”培训苗族妇女;2020年在社区助力居家就业;2023年为贵州民族大学非遗蜡染研修班授课并讲解“石榴花”纹样……

至今,王月圆免费培训农村苗族妇女逾3000人次,向中小学生传授蜡染文化与技艺超1万人次。

“国家每年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万元补助,当地免费提供了数百平方米的传承基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技艺推广传承下去。”谈及此,王月圆高兴地翻出2022年贵州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合影,指着照片说,“这两个凯里徒弟获一、二等奖,那个安顺聋哑学校的学生也得了名次……”

这是她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最欣慰的事,也是蜡染艺术得以传承的美好见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豆瓣评分8.4,古装言情轻喜剧... 在赵丽颖还没有大火之前,她还出演过一部古早言情古装剧:《错点 戏点鸳鸯》。在这个轻喜剧的故事里,每一...
“一骑红尘”?“一站通关”!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昔日为博贵妃一笑岭南荔枝需驿马扬鞭 昼夜疾驰千年之后的今天在科技加持赋...
Ubuntu 25.10新动向... Ubuntu 25.10 桌面版路线图揭晓,Canonical 团队蓄势待发,带来多项重大更新。近日...
人民网评外卖市场发展:平台创新... 据人民网报道,多家平台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外卖市场的日订单量自5月份的约1亿单增长至7月份的2亿单,...
她贵为皇后却是外国人 坐上皇后... 还不知道:古代皇后打母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自从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