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希望老艺术家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其中两位电影艺术家肖桂云和宋晓英,她们满怀激动的心情,讲述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7月10日晚上8时多,我接到了电话,长影集团告诉我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我一听特别高兴,我们写信的目的,就希望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声音,现在我们的期盼得到了实现,心情特别激动,特别高兴。”电影艺术家、著名导演肖桂云激动地说。
在肖桂云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仅是对长影电影人的关心,也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关心,更是对所有中国电影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这份温暖的回信激励我们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更大更强的努力,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电影大国,正奋进在建成电影强国的征程上,我们必须要把中国的电影故事讲好,让世界各国人民都了解中国的电影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让中国的电影传遍全世界。”
肖桂云1941年出生,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1965年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9年和1981年,她独立执导了戏曲电影《包公赔情》和《桃李梅》。此后,她跟丈夫李前宽合作,联合执导了《佩剑将军》《决战之后》(上下集)《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一系列战争题材电影。尤其是1989年公映的史诗巨制《开国大典》,更是万人空巷,好评如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要扎根生活沃土,我体会最深,这点太重要了。”肖桂云说,“接地气”是她和李前宽这么多年来创作上的一个追求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激励我们要拍更多的好片子给人民,这是我们电影人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肖桂云说,我们不仅要把过去拍出好片子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还不能仅停留在回忆当中,要更好地扎根生活,未来创作出更多电影佳作。
肖桂云表示,作为电影人,她虽然年事已高,但还要继续总结经验教训,尽最大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情。“请习近平总书记放心,我们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繁荣一直充满信心,我们会一直大踏步地向前,向前进!”
“真没想到我们的信这么快就得到了回复,习近平总书记百忙之中还这么关心我们的电影事业,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我感到非常骄傲。”电影艺术家、著名演员宋晓英激动地说。
宋晓英告诉记者,今年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作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8位艺术家之一,她感到非常的神圣。“在我签好字的一刹那,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激动万分。”她记得签完字后,工作人员还送给艺术家每人一束鲜花,“这个神圣的时刻,会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最让宋晓英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对8位艺术家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尤其是指导我们电影工作者应该如何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
从影50余年,宋晓英对“扎根生活沃土”这句话感触最深。她19岁走进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平原游击队》(1975年),她在片中饰演妇救会主任翠屏,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去河北的冉庄下到真正的地道体验生活,在地道里猫着腰摸爬滚打,也体会到中国老百姓的伟大智慧和在地道里被灌烟后的感受。“作为演员,只有真正地扎根生活沃土,才能演好角色,才能有响亮的作品。”宋晓英说。
“要想演好这些角色,演员在生活中要培养自己健康的三观,只有三观正,你才能理解大的事件、厚重的角色。”宋晓英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信中提到的‘崇德尚艺’重如千斤,值得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一生。”
“50余年了,我没有停歇过,也没有离开电影;我的心没离开长影,那就是我的家。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了信,鼓励我们,我觉着又焕发了一种青春,焕发了一种朝气!我还算年轻,现在每年都在拍戏。我愿意继续努力,继续拍戏,为观众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宋晓英说。
上一篇:女乒三大主力单打爆冷出局
下一篇:大有庄大街雨水井防护罩要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