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度夏记
创始人
2025-07-12 05:00:54
0

转自:团结报

  □李 硕

  日头高悬,蝉鸣聒噪,现代社会里我们依赖空调“续命”,而千百年前的古人,同样在盛夏的炙烤中,凭借着智慧与巧思,将炎炎夏日过得有滋有味。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消暑妙法,至今读来,仍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古人的居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们手中的消暑神器。百姓家中,竹扇、蒲扇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农闲时,人们坐在自家院子里,随手摇一摇,便能招来阵阵凉风。文人案头,则摆放着精致的纨扇,扇面上或题诗,或作画,既是实用的纳凉工具,也是风雅的象征。更令人称奇的是唐代的叶轮式风扇,人力转动轮轴,风便呼呼地吹起来。而冰鉴的存在,更是尽显古人的巧思。冬天采冰藏于地窖,夏日取出放入冰鉴,既能冰镇食物,又能降低室温,这份跨越季节的清凉,是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古人的智慧还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北方的窑洞,深挖于黄土之中,厚厚的土层隔绝了暑气,走进窑洞,扑面而来的凉意让人瞬间忘却外面的燥热。南方的天井建筑,则巧妙地利用空气对流原理,过廊与天井相互配合,引导气流在屋内穿梭,带走闷热。唐代的含凉殿更是一绝,水轮带动冷水循环,配合风扇送风,堪称古代的“空调房”。此外,竹屋茅舍也独具匠心,竹子导热性差,茅草隔热效果好,简单的材料搭建出舒适的居住空间,与自然完美融合。

  在穿着和饮食上,古人同样有着自己的讲究。百姓身着麻衣、葛布,这些天然材质透气吸汗,能让人在劳作时保持干爽。贵族则偏爱丝绸,柔软顺滑的触感,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唐宋时期的背心、半臂,明清女子的比甲,这些独特的服饰设计,既美观又实用。饮食上,古人的消暑食谱丰富多彩。从周代开始,冰块就被广泛运用,到了宋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售卖冷饮的商贩,冰雪冷元子、砂糖绿豆水等,让人们在酷暑中也能大快朵颐。西瓜、冬瓜、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食物,更是家家户户夏日餐桌上的常客。

  除了借助外物,古人还善于调整生活习惯来应对酷暑。夏季白昼长,他们便早早起床劳作,趁着太阳还未完全发威,完成一天的农事。中午时分,太阳高悬,人们便放下手中的活计,回家休息。文人雅士喜欢在午后小睡,醒来后泡一壶茶,读几页书,享受悠闲时光。傍晚,暑气渐消,河边、树下便热闹起来。孩子们嬉笑打闹,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互动,让燥热的夏日多了几分温情。

  消暑不仅是身体的感受,更是心灵的修炼。古人推崇“心静自然凉”,认为内心的平静能抵御外界的炎热。文人墨客在松树下乘凉,在荷塘边漫步,将对夏日的感悟化作笔下的文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他们看来,夏日的炎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与其抱怨,不如坦然接受,在其中寻找乐趣。

  回望古人的夏日生活,没有现代科技的便利,却透着智慧与从容。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炎炎夏日里,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清凉天地。那些消暑的方法,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中国首个碳...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
FBI与司法部就“爱泼斯坦案”... 转自:环球网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日报道,知情人士向该媒体透露,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新城市志|乐园经济竞争日趋白热... 中国大型主题乐园版图再次刷新。7月5日,中国首座、全球开园规模最大的上海乐高乐园正式开园迎客。这是继...
湖南长沙县2025年“星工杯”... 转自:中工网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 童佳玉“请听题: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帮扶的建档层级...
新民艺评丨张菲儿:MISA热带... 转自:上观新闻昨晚,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迎来了本届MISA夏季音乐节中最具文化深度与跨地域视野的一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