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郭 屿
暑期来临,旅游市场迎来高峰,学生成为出游主力军。各地博物馆、科技馆、历史文化遗址等公共场所,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走出课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好机会。这不仅契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井喷式的文化需求,各地公共文化机构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由江苏南京博物院打造的“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让观众仅需佩戴轻便的VR头戴式显示设备,便能在超过百平方米的空间自由探索,实现视觉、听觉和身体感知的完全沉浸;甘肃省博物馆策划了“2025暑期少儿艺术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十足的手工体验中,亲手触摸千年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将开展经典动画片放映,手摇动画机、动画放映机等装置体验,还提供了近100个印章,让观众体验集章的快乐……这些创新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关键在于找到与当代青少年对话的恰当方式。通过创新表达和服务提升,能真正激发青少年主动拥抱、深度参与的意愿。
当然,暑期公共场所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热门场馆预约难问题依然突出,“黄牛”倒票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文化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存在同质化、浅表化倾向。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场所运营方应进一步深耕活动创新,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真正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让活动更具教育意义和吸引力。家长与学校也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合理选择活动,确保活动效果。
暑期出游,让孩子在“行万里路”中成长。期待各地公共场所继续在活动创新和服务提升上发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体验,让学生在游玩中收获知识、增长才干,度过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下一篇:畅游京城书海 过个文化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