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拍摄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文明交流互鉴与建设包容世界”平行分论坛现场。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白波
“对我和印度尼西亚人民而言,本次活动远不止是各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更是所有渴望建立文明公正世界秩序的人发自良心的召唤。”10日在北京开幕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印尼民主斗争党总主席、前总统梅加瓦蒂在致辞中说,中国是值得效仿的典范,不仅已成为经济政治强国,更应成为世界文明的道德力量。
以“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本次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共同主办,来自140多个国家的政党政要、政府部长和各界人士代表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
保加利亚国民议会教育和科学委员会主席、前副议长乔尔巴诺夫说,面对全球挑战,我们应该在文明之间架起桥梁,为更具创新性的繁荣和更加紧密联结的世界打下基础。此次会议将促进更富有成效的交流,通过对话构建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未来。
每一个文明都值得尊重
正如《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所说,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刚果(金)执政联盟“神圣同盟”常务书记、国民议会刚中友好小组组长姆巴塔说,中国在两年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对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来说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明,每一个文明都值得大家尊重,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是高于其他文明的。我们必须尊重每一种文化和每一个国家。
厄瓜多尔前交通部长孙海诚在中国生活了15年,现在担任北京语言大学外籍专家。他提到,中国人将拉丁美洲描述为“神奇的土地”,他对此非常认同。伟大诗人聂鲁达的《漫歌集》就如同古希腊的荷马和意大利的但丁,一字一句都充满古老土地的智慧与传说。然而,拉美实现独立200年来,始终深陷欧洲治理模式与古老传统的矛盾之中。中国也曾面临巨大挑战,但最终克服了挑战,拉美应该向中国学习。
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两大文明紧密联系起来,又在新时代焕发出交流互鉴的光彩。伊斯兰世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萨利姆·马利克说,当今世界有两大元素至关重要,一是年轻人,二是创新;每个国家都应该保护自己的文化,如果不保护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年轻人是文化传统保护中非常重要的砝码,我们要在保护传统的同时推动年轻人参与其中。
以交流互鉴促进理解与互信
本次会议发布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勾勒出精彩而丰富的图景,令人充满期待。
根据清单,未来5年将根据发展中国家实际需要,实施50个文化、文明领域发展合作项目,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200期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专题研修研讨项目;将成立“全球文明研究院”,设立文明交流互鉴基金,开展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计划等;还将举办世界古典学大会、世界中国学大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等活动。清单项目足有110项之多。
“纳米比亚是一个在国际社会团结互助下获得独立的国家,珍视友谊与对话。我们赞赏中国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而提出的崇高倡议。”83岁的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说,纳米比亚和整个非洲都倡导全球对话的理念。只有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才能保障和平、稳定与发展。
昨天举行的“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民相知相亲”分论坛上,20岁的奥运冠军、国家游泳队运动员潘展乐讲述了自己在巴黎奥运会夺金时的亲身经历:“巴黎奥运会那场改写历史的100米自由泳决赛后,当我精疲力竭,触壁抬头,澳大利亚劲敌查默斯向我伸出了有力的手臂……我曾对查默斯说,我尊敬你,你是我的偶像;而这次比赛结束,他对我说,现在你是我的偶像。”潘展乐感慨,体育是超越国界的通用语言,跨越种族与国度,更跨越对立与纷争。
印尼文化部长法德利·佐恩说,印尼的文化非常多元,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印尼的国家承诺。希望文明互鉴可以帮助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由于现有的国际机制还无法很好地支持文明交流互鉴,应该建立更多相应机制,创造一些交流工具,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理解与互信。
携手建设共同繁荣与和平的未来
一周时间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已是第二次在北京出席重要的国际论坛。他在本次会议开幕式上说,在当今世界局势异常动荡背景下,本次会议具有重大意义。日中两国应该以史为鉴,向世界展示打破分裂与仇恨恶性循环的道路。
多年来,鸠山由纪夫主张在国际间倡导“友爱”理念,他说道:“友爱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国家之间。国家如何在保持自立的同时与他国共生,是治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国家不应相互争斗,而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中国与马来西亚互免签证协定将于17日生效。近几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日益密切的互动与合作格外引人注目。马来西亚华人工会总会长、前交通部长魏家祥说,马来半岛不仅是商贸枢纽,也是文化、信仰和思想交汇之地。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了国家间的对话,增强了相互尊重,也推动了和平。我们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必须选择对话而非分裂,选择合作而非对抗,选择互鉴而非互疑。马来西亚和中国应该与所有国家携手,建设共同繁荣、相互理解、和平发展的未来。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即将于今年秋天在天津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说,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上合组织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上合组织团结了不同历史文化、语言和世界观的各国人民,用生动实践证明文明对话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生机活力。“当我们分享幸福,幸福就会增加;当我们分享文化和文明,我们并没有任何损失,还会使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