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
7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产业新标杆。
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王乃生介绍到,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我省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已成为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和统防统治中,发挥了快速、高效优势,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政策支持上,我省对符合政策的植保无人机报废和购置给予一定的补贴,报废最高可领取补贴6400元、购置最高可领取补贴14400元,进一步降低了植保无人机的购置成本、促进了升级换代,加快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在作业标准上,我省率先制定了植保无人飞机施药质量检测方法、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安全技术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病虫害作业规程3项省地方标准,提高了植保无人机标准化规范化使用水平。
在技术指导上,印发了《规范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质量指导意见》,在飞防作业条件、选配农药、作业参数、作业质量等方面制定技术规范。同时,加强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种植大户等在科学用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超2万人次,实现高质量作业,提升科学防控水平。
在推广应用上,目前全省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1.8万架,应用已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广泛用于小麦、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控,果树、露地蔬菜的应用也逐渐扩大。现在我省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作物“一喷多促”等统防统治作业几乎全部采用植保无人机,年飞防作业面积累计达1.7亿亩次,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王乃生表示,下一步,山东将继续加大植保无人机报废和购置补贴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跟进植保无人机发展,研究制定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技术指导意见,推进植保无人机规范化作业,为病虫害科学防控和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