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陕西省商洛市遭遇强降水天气,防汛形势严峻,境内5条河流出现洪峰6次,出现超警戒洪水2次。截至10日8时,商洛市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 5609户10481 人,无人员伤亡。市气象部门依托陕西省气象局统一部署的气象、应急管理、基层综合治理“三合一”防灾减灾指挥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现大数据综合分析与“一张图”应急指挥,形成高效协同的气象灾害防御新局面,为防汛减灾打出提前量。
“三合一”防灾减灾调度指挥平台首页。图片来源:商洛气象7月9日7时49分,山阳县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8时35分、10时相继连发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县委领导在山阳县气象局主持召开全县防汛视频调度会,结合平台圈出的重点区域,对当前防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气象、应急管理、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各1期。各部门负责人、帮扶干部第一时间赴现场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商洛消防救援人员紧急出动协助清淤。图片来源:商洛消防“气象预警信息太准了,多亏了气象部门,我们才把要从便民桥经过的村民劝回去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山阳县两岭镇竹园村鹿獐沟村支部书记周忠亮望向不远处被暴雨冲毁的垮塌桥梁,满是后怕。
精准预警的背后,是气象科技的支撑。此前,陕西省、商洛市气象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陕西气象”APP和平台推广应用专题培训。省气象局加强对市县气象台的业务指导,暴雨过程来临前第一时间发布临灾警报,覆盖全市暴雨影响区域镇村。省气象局还组织观测网络、信息技术专家赴商洛市进行技术支援。
“本次暴雨过程,气象部门提前预报,人员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情况。”商洛市委书记赵璟说。
此次成功避险,是陕西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生动体现。通过多部门数据融合和“一张图”应急指挥,部门协同更高效,指挥调度更及时,有效避免了因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者:刘娜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