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绿树阴浓夏日长,过敏烦恼却难防。当你从冷气逼人的房间骤然迈入室外,灼热便裹挟着某种微不可见的尘粒迎面扑来,鼻尖渐渐发痒并猝不及防地喷出一连串的喷嚏;喉咙深处隐隐泛起一丝干涩,仿佛被细沙磨砺;眼睑灼灼如烧,禁不住要伸手去揉搓。有时皮肤也凑起热闹,无端浮起红斑,奇痒难忍。
明明不是春日花事繁盛时节,却为何处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焦躁?这令人烦扰的种种,正是那些潜行于夏日炎风里的“小刺”——尘螨、霉菌孢子,还有夏季花粉,它们无声无息地悬浮在燥热空气里,伺机而动。
我们只知道春日是过敏的主场,殊不知夏日的空气里,也密布着这些看不见的“小刀”,悄然伤害着过敏人群的感官。其中,严重过敏反应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超敏反应综合征,为过敏性疾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严重的情况之一。我国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在青少年群体中上升趋势最为显著。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委,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程雷教授表示,严重过敏反应诱因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儿童群体中牛奶、鸡蛋、小麦是最常见食物诱因,成人群体主要以药物(抗生素、造影剂、某些中药成分)占比高。在环境因素中,花粉浓度升高与大风天气加剧了上呼吸道过敏向哮喘进展的风险。更要令人警惕的是,非典型过敏原案例不断涌现。湖北一名女子仅食用两颗杨梅便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双眼肿胀如“悲伤蛙”,而浙江一名高度过敏体质患者甚至对淘米水产生过敏反应。
程雷教授还指出,严重过敏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预防性,包括科学防控的三重防线。第一重防线是风险规避,严格避免过敏原是预防基石。按有关规定预包装食品需标注九大常见致敏食物(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甲壳类、小麦、大豆、芝麻),并且应严格注意餐饮业交叉污染的风险。第二重防线是科学有效的急救干预,肾上腺素是首选急救药物,但目前我国使用率极低。最后是第三重防线,即进行源头干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被证明可改变疾病自然进程,通过3年以上规范化脱敏治疗,不仅能减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发作频率,更能阻止过敏进程从鼻炎向哮喘进展。
最后,程教授表示,严重过敏反应虽凶险,但本质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及时发现,尽早干预。通讯员 顾子君 吕倩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
上一篇:店播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