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虎网)
金融虎讯 7月10日消息,2025年以来,小额贷款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清退进程持续加速。据企业预警通统计,北京、江苏、云南、湖南、内蒙古等多省份密集行动,通过发布公告,集中公示“失联”“空壳”或者取消小贷业务牌照的企业名单,大力推动行业“去芜存菁”。
从各地具体数据来看,清退力度十分显著。云南省在3月公布的首批名单中,就有109家小贷机构被涉及;广东省域内,半年来累计有45家小额贷款公司因“失联”“空壳”以及注销业务资质而被公示;内蒙古公示取消了16家机构的小贷业务试点资格;湖南省年初公示的地方金融组织名单里,16家小贷公司因“失联空壳”被纳入清退范围。这些被清退的机构均被明确禁止继续从事或变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这一举措标志着小额贷款行业出清已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如同所示:
此轮清退潮的背后,是监管政策的持续有力推动。早在2024年8月,业内就传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了力争“3年内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总量”的目标,并将“失联”“空壳”及严重违规机构列为重点清退对象。
到了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了清退机制。对于“失联”或“空壳”机构,要求省级金融管理部门先行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引导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注销登记,这从制度层面为清退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依据。
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实施,小额贷款行业正加速“净化”。各地借助“公示即退出”的刚性机制,集中清理长期停滞经营的“僵尸企业”。这一做法不仅减少了牌照资源的浪费,还强化了合规机构的牌照价值。同时,《暂行办法》还划定了经营红线,严禁出租出借牌照、规范外部融资渠道、细化关联交易管理等规定,为存续机构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指引,有力地倒逼行业回归普惠金融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