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发布会现场。
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内蒙古教育系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况。
发布会上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就《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做了介绍。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结合各学段特点提出不同的建设目标。
学前阶段
主要是以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对中华文化有初步感知;
小学阶段
主要是运用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初中阶段
主要是运用知识学习和感性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高中阶段
主要是运用观察、辨析、实践等方式,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阶段
主要是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是全面聚焦主线,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融入过程中,主要注重:
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充分发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教育资源;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教育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教育;
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
唱响“北疆文化”品牌;
全方位感悟模范自治区的实践伟力。
三是有形有感有效,积极创设全方位、分层次的文化育人氛围。
抗战纪念日
校园文化需要注重空间环境的布设,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融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的方方面面。
《指导意见》在设计时,注重不仅从物质文化建设层面对文化设施、公共空间、环境建设等作了细致规划,更重要是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层面提出培育优良学风教风校风、构建师生共有心灵家园、打造正能量网络空间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层面,明确要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优化教育管理水平;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党团队组织建设和贯通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等分项要求。
记者认真记录。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马骏驰 王彬
新闻编辑:马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