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回应蝠桃瓶文创争议
创始人
2025-07-10 14:46:15
0

近日,一款以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在网络上引发“不尊重历史”的争议。7月7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上海博物馆文创商店购买了蝠桃瓶冰箱贴,其“发光”与“瓶底开孔”的设计,让他联想起国宝流落海外的历史,认为是“拿民族伤痛开玩笑”。

昨天,上海博物馆、文物专家和历史学者正面回应了网络上的舆论漩涡,主要集中在三个焦点问题:蝠桃瓶流散海外,并不关联着民族屈辱史;外国收藏者将其作为灯座使用,并不意味着把中国文物“不当回事”;文创的设计多种多样,中国历史上工匠也会改造波斯碗、法国珐琅,改变文物用途,使其符合当地审美和日用需求,这是东西文化汇融中的正常行为。

蝠桃瓶创作于清朝雍正年间,高39.5厘米,口径10.0厘米,足径12.3厘米,此瓶侈口细颈,溜肩鼓腹,形同橄榄,端庄秀美。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制作极为精良。外壁以粉彩绘桃枝一双,遒劲盘亘,枝上绘寿桃八只,圆润饱满,枝梢点缀桃花,桃枝间绘一对蝙蝠,取“福寿双全”之寓意。2002年,香港收藏家张永珍(著名藏家张宗宪妹妹)在苏富比拍卖行以4150万港币竞得,创下了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2004年,张永珍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时任上博馆长、瓷器专家汪庆正连夜从香港将这件瑰宝带回上海。

据上海博物馆介绍,蝠桃瓶在流落美国期间,曾被美国议员里德的家族持有40余年。这个家族热衷中国瓷器和中国文化,将蝠桃瓶做成了装饰灯台,置于客厅内。“中国清宫瓷器流散到欧美的渠道是多元的,有可能是外交礼物,也有可能是通过贸易,并不一定是屈辱的劫掠。作为美国政党创始人家庭,获得一件清代器物,更多可能是通过外交途径或者贸易。”上海博物馆陶瓷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陈洁表示。

在那个年代,美国家庭流行将花瓶底部钻孔改装成灯座,但蝠桃瓶底部因为有落款,而未被钻孔。专家表示,从目前状态看,该文物品相完好,是被精心呵护收藏的,所谓用肮脏沙土来填埋瓷器,也是以讹传讹。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刘朝晖教授表示,中国瓷器在海外的使用与改装,有长久的传统。在中东,中国瓷器被镶嵌宝石,成为珍宝。在欧洲,中国瓷器作为贵族喜好之物,也会根据当地的审美风尚、生活需求,被重新装饰和加以改造,比如加上金属镶嵌,以保护易碎的材质,适应当地的使用习惯,或者利用附件的装饰性,使之与欧洲室内装饰风尚相呼应。同样,中国也会对西洋器物加以改装,比如清宫就对欧洲的珐琅、日本的漆器加以改造和利用。

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上博始终尊重历史,了解文物特质,并征询了捐赠人的意见。瓷瓶台灯已在上博文创商店销售近30年。近年来,为了响应观众对文物冰箱贴的青睐,上博又推出了近百款以文物为原型的冰箱贴,包含发光、流沙、旋转等多种样式。为了更好表现陶瓷的莹润和光泽感,开发团队对该款蝠桃瓶冰箱贴设计了内置灯光。“各大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来进行二创,让文物活起来,已经是当前博物馆文物活化的风尚。”上博文创部门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乐梦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科大讯飞:预计上半年亏损2亿至... 转自:中证金牛座科大讯飞7月10日晚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2亿元至2.8亿元...
A股银行股涨幅领先,银伟达崛起 (转自:ETF炼金师)  近期,随着A股市场的表现引发广泛关注,银行股的表现尤为抢眼。据申万一级行业...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 新京报讯 据财政部消息,《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财库...
湖南机场发布2025年暑运航旅...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邱晓敏)7月10日,“乘风湘见、暑运上...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及其配偶... 宁德时代晚间公告,2025年7月10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证券过户登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