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消费者信任的商标“文字游戏”玩不得
创始人
2025-07-10 14:32:43
0

湖北武汉的赵女士在一家商店购买了“一品牛肉干”。回家仔细一看才发现,肉干不是牛肉,而是猪肉制品,“一品牛”实为商标。赵女士心存疑问,“这样误导消费者的商标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欺诈吗?”(据7月9日《人民日报》)。

这种套路并非孤例,方便面包装上的“多半袋面”,“多半”是商标;“千禾0”酱油中的“千禾0”只是商标,并不意味着“零添加”;“山里来的土鸡蛋”中的“山里来的土”竟然也是商标……看似描述产品特性的名称,实际上只是商标的一部分,与真实成分或功能毫无关系。近年来,一些生产企业玩起商标的“文字游戏”,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许多人和赵女士有一样的困惑:为何这样的误导屡次出现,是否合法合规?

答案是,上述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上述利用商标及包装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商标法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但一些企业通过“曲线注册”等手段,比如注册成功后再将商标与商品名称组合使用,以此逃避审查。

对于企业而言,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的本质是企图通过宣传“美化”产品品质、吸引更多消费者,想用较少成本获取更大利益。可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看似“聪明”实则短视。在当下信息畅通的时代,这种“文字游戏”迟早会被戳破。上述损害消费者利益、影响消费体验的欺骗行为,必将使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任。如果任由上述行为泛滥,更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诚信经营、真实宣传的企业将承担更高成本,进而导致市场环境恶化,阻碍行业发展。这不仅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会让消费者对市场整体产生信任危机。

对于这种耍“小聪明”的行为,相关部门就该及时出手。据媒体报道,对于在包装上试图误导消费者的“设计”,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作出反应。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应当标注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名称,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相信随着《管理办法》的深入实施,企业在包装上耍“小聪明”的情形会越来越少。

从更深一层来看,企业这种骗人的把戏能够成功,也说明在商标审核上有漏洞。因此,从根源上防止此类行为,相关部门还需持续优化商标审查细则,进一步筑牢商标审核“防火墙”。应建立前置审查与动态监测机制,对易引发认知偏差的描述性词汇从严把控,引入行业协会或专业评估机构,对商标注册与使用的合规性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同时,对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罚,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清晰划定“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企业应当摒弃“钻空子”的投机思维,将发力点转向提升产品品质。

商标乱象的背后,实则是对商业伦理的考验。要提醒经营者的是,只有切实提升产品质量,踏踏实实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作者:樊悦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Circle 的 USDC 原... 吴说获悉,Circle 发布公告表示,USDC 原生代币及 CCTP V2 即将上线 Sei Net...
考编成绩“断崖式”领先?清退作...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对一起公职招考作弊案展开深度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报道显示:2023年8月,重庆...
百亿量化私募数量首次超过主观,...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百亿量化私募的数量达到41家,而当前百亿主观私募为40家,百亿量化私募数...
降费潮来袭,浮动费率机制登场!... 转自:北京商报银行理财市场正迎来一场费率变革风暴。7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包括中...
东安动力:2026年挑战整机销... 东安动力(600178)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于7月9日召开电话会议,泰康资产、泰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