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据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地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在顺利推进。
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具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其中,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从经济实力看,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人工智能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第一”
在创新能力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坚持全国“一盘棋”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全国“一盘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地2024年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东北地区战略支撑更牢靠。2024年,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有力维护国家粮食、能源、产业安全。
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
在绿色发展方面,这5年,我国“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治污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郑栅洁表示,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底色,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我国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粮食方面,我国建成了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河南这两个排名前2的产粮大省土地面积的总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
今年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6轴7廊8通道”目前建成率已经超过90%,覆盖了超过80%的县,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物畅其流带动全社会降本增效,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2025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