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依据各地金融监管局批复落款日期统计获悉,今年上半年,累计有25则消费金融公司高管任职批复,涉及1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一把手”、副总、财务总监、首席风控官、总经理助理、董事等多个职位。
关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密集变动的原因,行业专家分析称,一是到龄退休、正常轮替;二是股东变更,导致高层管理团队调整;三是消费金融公司战略、业务调整的体现,当前合规和创新方面要求提高,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增加合规专家,找到新消费金融场景来应对新的发展环境。
超半数机构高管变更
近日,蒙商消费金融官宣杜慧已任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且其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任期自2025年6月19日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或董事会另有决议时止。记者了解到,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在6月18日批复核准杜慧蒙商消费金融董事长任职资格,在2月19日批复核准马建兵蒙商消费金融总经理任职资格。
不单单是蒙商消费金融迎来新董事长,中银消费金融近日也迎来新副总经理。上海金融监管局在6月23日批复核准牛晓峰中银消费金融副总经理任职资格。中银消费金融方面对记者表示,“任职是正常的人事调整,牛晓峰曾担任中国银行总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记者依据各地金融监管局批复落款日期统计获悉,今年上半年,累计有25则消费金融公司高管任职批复,涉及1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一把手”、副总、财务总监、首席风控官、总经理助理、董事等多个职位。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有多位高管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1家持牌消金公司,16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高管变动,占比过半。
具体来看,在牛晓峰任职资格获核准之前,上海金融监管局已批复核准何伟文中银消费金融董事任职资格。北京金融监管局在1月15日和1月17日分别批复核准王文杰、李岩北银消费金融董事任职资格。青岛金融监管局在1月23日批复核准陈伟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任职资格,在4月8日批复核准韩祥永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任职资格。河北金融监管局在4月25日批复核准雷选平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副总裁任职资格、朱智伟河北幸福消费金融首席风险官任职资格。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消费金融机构高管更迭更频繁,后3个月有所放缓。2025年开年以来,就有6家消费金融机构更换了高管。北京金融监管局在1月26日批复核准李建峰建信消费金融董事长任职资格。建信消费金融目前已经完成工商变更,原董事长童学锋已于2025年1月30日卸任,李建峰已出任董事和总裁。李建峰来自于建信消费金融母行建设银行,自1997年就加入建行,先后在信用卡部、个人银行部、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等部门任职。
战略调整促使高管“换血”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高层频繁变动是何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金融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持牌消费金融高层变动有一部分是正常的轮替,一般主动调整无非两个因素,一是股东变更了,像京东入主捷信消费金融之后,京东层面就重新搭建管理团队。二是因为战略方向和业务调整,希望变更管理团队带来新的发展气象,走出当前的困境。”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出现重大人事变动,这些变动背后主要包括股东变更、战略调整、业务导向等因素,以及高管退休、个人职业规划变动等其他因素。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一方面,经济增速调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融资需求不振导致息差收窄,不良率反而上升,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遭遇重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由增量转为存量竞争,行业内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资产和盈利,中小消费金融企业面临出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金融机构高管频繁变更,反映了消费金融公司求变求发展的压力。更换高管,可以引入新的战略管理理念。”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向记者分析道。
王鹏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强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面临更加严格的合规要求。从近期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出现的高管变动来看,这些变动往往伴随着公司对合规经营和业务发展的重新定位。一方面,公司可能通过引入具有丰富合规经验的高管,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公司也可能通过调整业务导向和加大在某些领域的投入,推动业务增长。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董监高变动,是各家机构顺应变革、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高管变动对机构而言,能够引入新鲜血液,激发组织活力,体现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金融机构顺势而为,加强数字化转型及业务扩张的动作,但过度频繁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公司战略布局的连贯性,降低决策的执行力度,另外还会增加磨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