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产到“优”产:创新筑牢糖业根基
创始人
2025-07-10 11:28:28
0

转自:消费日报网

  2024—2025年榨季,广西食糖产量达到646.5万吨,同比增长28.36万吨,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135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良种覆盖率接近99%。稳产高产折射出广西近年来在糖业领域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与模式转型。“量的规模”转向“质的提升”,关键在科技,通过科学育种、机械化作业、产业链延伸和区域合作,广西正让糖业这一本以“传统”著称的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食糖年产量约1000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5.6%,消费量约1500万至1600万吨,食糖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弥补。与此同时,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1公斤,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糖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对保障国家食糖供应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糖业的收益主要集中在粗加工“白糖”上,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广西打破这一路径依赖,“向后延伸”和“向外拓展”并举,大力发展蔗糖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打开糖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例如,来宾市建设的大型蔗渣环保餐具生产基地,不仅将甘蔗渣变废为宝,走出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还具备了出口能力;崇左市则利用糖蜜、蔗叶开发出甘蔗醋、甘蔗啤酒等消费新品类,让糖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如今,广西蔗渣、糖蜜、滤泥实现100%利用率,蔗叶离田综合利用率突破40%。这些数据背后是甘蔗产业“吃干榨尽”、循环再造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意味着糖业正在从“原料导向”转向“全链增值”。

  广西并未将糖业局限于“农业”范畴,而是放在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乡村振兴的大视角中统筹谋划,通过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工业+文旅+科技”深度联动。

  一方面,以糖厂为核心的“甘蔗经济圈”不断扩大,从制糖延伸至饲料、酿造、日化、包装、出口贸易,打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糖厂周边形成的物流园区、电商仓储、农资供应点与金融服务体系,也在推动乡村就业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另一方面,广西不少地区借助“糖文化”开发文旅项目,如设立“蔗糖博物馆”“甘蔗收割节”等,吸引城市游客进村“体验制糖”,文化与消费共振,为传统糖业注入更高层次的情感价值和传播力。

  广西与越南接壤,具有天然的跨境农业合作优势。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越南种蔗+广西制糖”的新型跨境模式,有效缓解国内糖料供应阶段性紧张的问题,也提升了糖业的区域整合与协同能力。

  2024—2025年榨季,广西从越南进口的糖料蔗数量同比几乎翻番。这一模式的背后,是广西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合作框架下主动融入国际农业分工,将自身的加工、仓储、销售、物流等能力辐射东盟国家,在助力“糖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增强了边境地区对外合作和开放型农业的能力。

  从中长期来看,广西完全有可能成为“面向东盟的糖业加工中心”与“中国糖文化传播窗口”,在国际市场中产生更大影响力。

  广西糖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表面看是一根甘蔗的“产业升级”,实则是对现代农业“科技+绿色+融合”发展路径的有力探索。通过技术突破、机制改革与产业融合,广西糖业正从“甜经济”迈向“强产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也为全国农业转型提供了“广西样板”。在更广阔的视野下,甘蔗不仅是糖源,更是未来糖业创新的“试验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东阳光(600673.SH)拟... 东阳光(600673.SH)发布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
真视通:股东胡小周、陈瑞良、吴... 转自:财联社【真视通:股东胡小周、陈瑞良、吴岚计划减持合计5.96%公司股份】财联社7月10日电,真...
空调裤不止于凉感:九牧王如何用... 2025年盛夏,40℃+极端高温正在重塑消费格局。消费理性化背景下,男装市场整体增速放缓(H1同比回...
天津警方:一辆汽车清晨与5辆自... 天津市公安局津南分局7月10日晚间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7月10日5时40分许,在天津大道下行7....
投资者提问:保龄宝:因为董秘选... 投资者提问:保龄宝:因为董秘选择性回复,所以中报预增利好不发了?董秘回答(保龄宝SZ00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