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做加法 百年老校育新苗——北京161中学育人侧记
创始人
2025-07-10 11:27:27
0

半月谈记者 赵旭

晨光映照下,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生态园里一片生机,初中生俯身麦田,专注测量土壤温湿度、记录小麦株高……刚刚过去的一学期里,这片冬小麦成了孩子们的“责任田”。施肥、松土、分析生长数据,在老师引导下,大家深入探究冬小麦生长习性,触摸生命科学的脉动。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师生在校园麦田中探究小麦生长习性。半月谈记者 赵旭 摄

“快来看!蚜虫果然有三个体节,教科书上的特征全对上了!”在实验室里的小麦解剖课上,学生陈则成在麦穗中发现一只蚜虫,小心翼翼用镊子取下。随着显微镜焦距调整,生物课本二维纸张上的昆虫图例,瞬间化作眼前鲜活立体的生命:头、胸、腹界限分明,几丁质外壳与附肢纤毫毕现。

当抽象的科学知识,在一次次科学实践中变得可触可感,科学教育的“加法”效应在这所百年学府焕发出蓬勃生机。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从卫星搭载种子试验,到成为第一批被认定的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生命科学分团,科技教育始终是该校办学特色。“我们坚持‘科学普及与特长发展并重’,既要让每个孩子都触摸科学、锤炼科学思维,也要为拔尖创新人才铺设成长阶梯。”副校长王运淼说。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学生在实验室观察麦穗。半月谈记者 赵旭 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未来整个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中小学校不仅是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

漫步校园,这里的科技教育亮点纷呈:科技实验室里,学生唾液样本的蛋白质电泳检测图引发阵阵惊叹;创客空间中,孩子们借助人工智能与红外传感器自主设计麦田驱鸟装置……学校已构建起由“社团实践—主题实践—科研实践”组成的三级活动平台,系统培育科技后备人才。

改革同步推进。记者了解到,这所学校专门成立科技办公室,配备专职教师统筹科学教育。同时,持续强化课程创新,例如,青年科技教师毕可雷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紧扣高中生物必修模块四大核心概念设计课程,有效破解了项目式学习与核心课程脱节的问题。

时光不负耕耘者。近十年,学生累计斩获国际科技奖项2项、国家级奖项近100项。教师科研能力也显著提升,近年来科技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未来,我们将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辐射优质科技教育资源;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实现科技后备人才的贯通式培养。”校长吴伟东说,这所曾见证“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百年学府,正以科学教育为火种,点燃新时代少年的创新之光,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征程上续写育人新篇章。

原标题:科学教育做加法 百年老校育新苗——北京161中学育人侧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60年退休者的养老投资新选... (转自:ETF炼金师)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规划已成为每个年轻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今日问政(605)丨乐山市公办... 转自:四川在线1.乐山市公办中小学能否安装空调?问政四川网友提问:乐山市公办中小学能否安装空调? 高...
王一博昨天巴黎看秀今天跑去开会 【#王一博昨天巴黎看秀今天跑去开会#】7月10日,全球文明对话会议开幕式举行,河南籍青年演员@UNI...
县委原书记周国华,充当黑恶势力...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长期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利,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新华全媒+|迎战高温“烤”验 ... 转自:新华社新华财经北京7月10日电(记者何磊静、王自宸、吴慧珺)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