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在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广东省中医院以“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数字化浪潮中开辟中医药现代化新路径。
当“智慧医院”建设成为全球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这家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医医院之一,将智慧中医院建设上升为高质量发展六大战略之一,构建起涵盖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科研、中医特色、标准与安全“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体系,让中医药智能化服务更加触手可及,书写着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故事。
智慧医疗赋能:开创中医诊疗新高度
6月19日,该院启用全流程、全场景中西医结合“数智门诊”,开创“中医人—机协同个性化数智诊疗”的先河。
AI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进行毫秒级筛查,精准标注病灶位置与风险等级,微小肺癌检出率显著提升;智慧慢病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动态生成患者个性化管理和干预方案,让健康管理智能化;“掌上医院”平台整合诊前、诊中、诊后等功能,构建全周期医疗服务生态圈。当千年岐黄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交融,一场以技术重构诊疗维度的“革命”,正在岭南中医医疗高地演进。
“代煎中药?我自己熬更放心。”患者张女士一通电话要求取消代煎服务。彼时处方流程已启动,在工作人员专业有效的沟通下,张女士表示“那就试试吧”,但她心中仍存疑虑。
“我在你们这儿看了十多年病,医生水平、药材质量信得过。”两周后的回访电话里,张女士的声音透着惊喜,“没想到代煎药比我自己熬的还好,火候到位药香浓!”
这位广东省中医院的“老病友”,用十余年就医经历投下信任票: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如今的煎药服务“用了就离不开”。转变背后,正是智慧药房十年匠心的无声印证:1500万剂汤药零差错交付,沉淀出好口碑;独创“321质控模式”(3重审核、2维智控、1码溯源)全程守护药效;科技赋能古法工艺,智能煎煮系统精准复刻老药师的火候精髓。
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楼步青介绍,智慧药房通过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和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一旦电子处方开出,就会生成唯一识别码,在传输、审核、配药、复核、浸泡、煎煮、打包、配送、签收等环节均可一码溯源。质量监控方面,医院积极推动AI与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智慧药房,以虚映实、以虚拟实、以虚控实,全面监控提升生产管理、质控管理、设备运维管理、能耗管理等。在AI技术加持下,药房各项操作更规范,人为差错风险大大降低,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如今,医院将智慧医院建设定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通过数据要素的利用,引领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科研中进行模式创新,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重要推动力。基于互联网医院重构服务边界,借力智能处方审核系统实现精准用药,通过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进行名老中医的活态传承,借助慢病管理平台使单名医生可覆盖上千患者。”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傅昊阳介绍,信息化正从传统的“业务支撑者”发展成为“模式创造者”,在保障医院高质量安全运作的同时,推动了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持续释放社会、患者、医院三方共赢的新价值增量。
智慧服务升级:打造患者就医新体验
“这个服务真好!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办出院手续,不用再跑到一楼排队了,太方便了!”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患者何女士使用“手机自助结算”功能时连连赞叹。如今,医院的出入院大厅已不见往日人头攒动、嘈杂喧嚣的景象,患者在病房就能自助完成结算,快速出院。
入院烦琐,出院耗时,这“头尾一公里”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关键。如何让患者满怀希望而来、心满意足而归,曾经是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挠头的难题。为此,医院组建了由院办、医务处、门诊办、信息管理办公室、药学部等多部门参与的专项小组,聚焦优化患者全流程就医链条,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支撑,厘清关键环节,打通服务堵点,有效解决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
近年来,广东省中医院为提升患者服务体验,从诊前、诊中、诊后开启全流程智慧化改造,持续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服务体系。诊前,提供智能导医推荐、就诊提醒、智能排队提醒、院内院外导航等主动式服务,开通疑难、危重、复杂患者绿色通道服务,推广互联网医院;诊中,打造就诊全流程一站式线上服务体系,实现智能无感支付、药品代煎配送、电子发票等便捷化服务;诊后,开展智能用药指导、智能用药提醒、随访管理等线上化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全面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家住广州天河的江小姐长期受月经不规律困扰,情绪波动时常影响工作。她曾尝试过中医治疗,坦言“平时工作太忙,总抽不出时间去医院复诊。现在打开手机上的互联网医院就能直接和医生沟通,煎好的中药还能直接寄到家,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实在太方便了!”
广东省中医院开展的智慧药房线上服务,显著提升了就医效率。患者通过手机即可完成缴费、实时查看处方状态,免去窗口排队之苦。目前,药房已实现处方当天配送到家,大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智慧管理增效:构筑医院管理新高地
在拥有6大院区、4个门诊部、年门诊量八百多万人次的庞大规模下,广东省中医院曾面临极大的运营管理挑战。面对集团化运营的复杂需求,医院以“人财物一体化”为目标,开启了一场贯穿数据流、业务流与决策流的智慧管理变革。
傅昊阳介绍,为构筑智慧管理新高地,实现集团人、财、物、空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协同,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启了运营管理的系统转型,共分三个阶段推进:从整体认知走向科学架构设计;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域协同;从协同整合迈向构建“智慧运营大脑”。
广东省中医院以业财融合及集团化管理为目标,借助信息系统支撑整个医院的发展,创新集团运营管理体系。“整体的发展方向,是以数据资源利用为核心,推动医院的人财物整体架构设计。”傅昊阳谈道,通过业务产生数据,梳理数据资产,以此改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广东省中医院开展业务流的整合,从传统的以信息孤岛为基础的信息化建设支撑,转变为以数据流为支撑的业务系统协同整合,实现对整体人财物的统一管控,最大价值发挥数据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以数据流为核心重构业务体系。”广东省中医院信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曾宇平介绍,医院主要实现了员工一体化管理、业财融合一体化管控、成本业务一体化分析、预算与业务一体化控制、资产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
业务整合以后产生很多数据资源,需要智慧运营大脑支撑整体的运营管理。“我院智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监控自动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绩效评价数据化、决策支持智慧化和联动指挥实时化。”傅昊阳表示,“我们在分析所有数据后,要做好专科专病运营管理,真正实现运营、医院专科发展和专病诊疗的联动,通过医疗和经济双轮驱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谈到医院信息化建设时,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强调,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数智医院为抓手,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智慧中医创新高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让中医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力量”。(本报记者 伍志成 陆金国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