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放暑假了,公益课程内容可以更丰富一些”“有了‘长者饭堂’,我下楼就能吃上热饭菜,价格也实惠”……近日,在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的多功能会议室,一场社区党委委员会议正在热烈召开,讨论的桩桩件件都是社区群众的“身边事”。
“居民关心的事儿,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蟠龙社区党委副书记许玉君认真记录,笔记本上清晰标注着居民关注的各个事项及其进展情况。
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把居民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蟠龙社区党委坚持开门搞教育,将学习教育与社区工作相结合,深入查摆不足,提升服务质效;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就业、养老、儿童教育等急难愁盼问题,狠下“实”功夫,在“改”上求实效,“多点开花”解民忧,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在位于蟠龙社区的一家餐饮店里,服务员韦秀红正热情地向客人介绍餐饮套餐。而在前不久,她还在为找工作而烦恼。“几个月前我从社区公众号上了解到企业招聘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联系了企业。没想到,企业很快就通知我参加入职培训。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我心里很踏实。”她笑着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蟠龙社区立足实际,针对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的“双难”问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推动加快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并将改进工作作风与促进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帮助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不仅是企业需要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不少待业居民也对职业技能培训有迫切需求。”蟠龙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雁琳说。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和居民排忧解难,社区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为失业待业居民开设电商网络培训、茶艺师培训等课程,另一方面密切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共建企业和单位的联系,目前已与15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共识,推动企业用工和居民就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下一步,社区还将进一步精准匹配就业需求,拓宽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对接,切实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稳就业、惠民生的实际成效。
稳就业让老百姓端稳了“饭碗”,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能。广西通源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餐饮负责人谭清表示,社区经常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通过社区这一平台,我们可以就近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帮助公司解决用工、采购等方面的问题。”谭清说。
如今,作为南宁市首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之一,蟠龙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开展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需求摸排,建立辖区就业岗位信息资源库,利用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帮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好就业、就好业。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5万人次访问该服务站搭建的“线上快聘”小程序,超过6000家企业入驻该服务站并提供岗位5000多个,为近千人提供了就业咨询服务。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近日,12时不到,位于五象大道的DK国营食堂就逐渐热闹起来,这里也是良庆区民政局设立的“长者饭堂”。2元的红豆糖水、4元的红烧茄子、6元的红烧狮子头……经济实惠、营养健康的饭菜吸引了不少在周边居住的老人前来就餐。“下楼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真的很方便。”蟠龙社区居民何继荣开心地说。
同样有着满满幸福感的还有居民覃大爷。“以前我们在小区凉亭里唱歌跳舞,现在大家都在社区文体活动室里开展活动,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文体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真的很幸福。”覃大爷笑着说。
据介绍,蟠龙社区联动协调城区老干部局、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汇集多方资源,打造了环境优、服务好、价格亲民的社区“长者饭堂”,设立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教学点,着力构建城市社区老年人“15分钟学习服务圈”,就近解决社区养老就餐问题的同时,为老年居民打造了一个学习娱乐的综合平台,让更多老年人“出家门”“进校门”。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蟠龙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我们发现社区老年人对文体类学习需求比较大,但这里距离市区的老年大学路程较远,对老年人来说不太方便。于是我们积极对接城区老干部局等部门,经过协调,在社区设置了老年大学教学点,开设了非洲鼓、走秀、舞蹈、声乐等课程,满足不同老年人需求。”许玉君介绍。
今年以来,蟠龙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累计开课72节,参与人数达200多人次。除了开设课程,该教学点还提供送学上门、文化交流、宣传培训等多样化服务,充分满足老年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除了为老年居民做好服务,蟠龙社区还创新推行“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共建单位接单”闭环服务机制,整合辖区资源打造“儿童之家”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亲子教育培训等“小手拉大手”亲子互动活动,开设针对少年儿童的书法、舞蹈、声乐等多元化公益课程,实现儿童素质培育与家庭文明建设双促进,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为推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蟠龙社区开设的亲子早教公益课堂从每周1节增加至每周3节,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35节,惠及辖区儿童420多人次。
本报记者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