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新闻网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近日,在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科长寇英娜轻点鼠标,一幅多层次的生态地图在屏幕上展开——山脉水系脉络清晰,工业区块色彩分明,生态保护区犹如绿色翡翠镶嵌其间。这是由该局开发的承德市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暨环评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一个汇聚全市生态数据的“智慧大脑”。
这套系统并非普通电子地图,它一图总览,通过五大模块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生态空间管控,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清晰标注;环境质量分区,水环境、大气环境功能区精准划分;资源承载预警,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上限动态监测;项目准入研判,自动识别选址敏感因素;环评决策支持,生成定制化分析报告。
“系统以‘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基础框架,融合了全市生态图层数据。”寇英娜介绍,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将分散在环保、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碎片化信息整合为动态更新的“生态全景图”。
该系统核心创新在于“智能研判”功能,可以为项目选址精准导航。前段时间,当美富淦冶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双滦区为三期工程扩建选址时,项目人员在线输入坐标后,系统瞬间生成准入研判报告。敏感区域提示、大气扩散分析、资源承载评估、建议采取措施等逐项标明。“过去这些分析要跑三四个部门,现在一键生成。”美富淦冶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新荣说。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寇英娜介绍,这一系统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的环境信息查询服务,高效服务环评审批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总访问量2000余次。
提高环评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该局将环评制度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将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隆经济开发区、宽城经济开发区、鹰手营子经济开发区、平泉经济开发区、围场经济开发区列入环评改革试点,享受豁免部分项目环评手续、简化污染物总量指标审核、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4项改革举措。统计数据显示,进入园区企业环评审批平均时间缩短40%以上。
“当每个项目选址都有数据支撑,每项环保决策都有系统赋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就越发清晰。”寇英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