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9日,港股市场再现“超巨”行情,宁德时代H股股价盘中一度暴涨超过8%,最高触及389.4港元,再次刷新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宁德时代H股大涨7.18%,成交额超过11亿港元,市场交投异常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H股股价较A股溢价幅度进一步扩大至30%,这一现象在A+H股市场中极为罕见。
外资大举增持宁德时代H股
外资机构的积极买入是推动宁德时代H股股价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香港联交所最新披露的权益资料显示,7月3日,国际投行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以每股均价340.638港元增持宁德时代H股85.16万股,涉资约2.9亿港元。
外资机构对宁德时代的青睐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多家国际知名投行纷纷发布研报,给予宁德时代港股“买入”评级,并上调目标价。
美银证券维持对宁德时代港股的“买入”评级,目标价高达400港元/股。该行指出,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持续领先,5月全球市场份额达38%,稳居全球第一。同时,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的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吉利、长安汽车等知名企业,订单充足,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此外,里昂证券也重申对宁德时代的“高度确信跑赢大市”评级,并将其港股目标价由385港元/股上调至447港元/股。该行认为,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领域的布局将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
从基本面来看,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市场表现持续强劲。根据行业研究机构SNEResearch的数据,2025年5月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达到38%,稳居全球第一。
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同样表现突出。数据显示,5月宁德时代在中国的电池装机容量达到26.2吉瓦时,同比增长39%。尽管市场份额同比略有下降,但环比持续上升,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持续发力,保持领先地位。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近期,宁德时代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电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还计划通过境外壳公司收购非洲Bikita矿山股权,锁定上游锂资源,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
有市场人士认为,外资机构正是看中了宁德时代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和未来增长潜力,才愿意给予其更高的估值。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宁德时代有望持续受益,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
A股与港股估值逻辑生变,外资定价权凸显
宁德时代H股较A股溢价30%的现象,也引发了市场对A股与港股估值逻辑的深入思考。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更注重企业的长期价值和基本面,对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给予更高的估值认可度。而A股市场则以散户和游资为主,投资风格相对短期化,估值波动较大。
近年来,随着外资机构在港股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其对优质资产的定价权逐渐凸显。宁德时代H股的持续走强,正是外资机构对优质资产给予更高估值的体现。这一趋势也预示着未来A股与港股的估值差可能进一步收敛,市场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另一方面,港股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尤其是在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持续看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A股企业选择赴港二次上市,掀起一股“A+H”上市热潮。2025年下半年伊始,蓝思科技的成功上市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9日,蓝思科技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融资规模达47.68亿港元,成为今年港股市场融资规模第五大的IPO项目。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港股市场的优势,也凸显了外资对中国核心资产的浓厚兴趣。
从企业角度看,赴港上市不仅是融资渠道多元化的体现,更是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广泛的国际投资者基础,是企业“走出去”的理想平台。
此外,港交所近年来不断优化上市制度,降低H股发行门槛,提高融资效率。例如,2024年底港交所发布的《有关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的建议》就显著提升了港股对A股企业的吸引力。政策红利的释放,叠加估值优势,使得港股成为A股企业二次上市的首选地。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10家A股企业完成“A+H”两地上市,融资总额达793.02亿港元。目前仍有180家A股企业排队赴港上市,涵盖AI科技、新消费、创新药等多个高成长领域。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趋势标志着中国核心资产的定价权正系统性“南移”,港股正逐步成为价值发现的主阵地。
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指出,港股市场汇聚了大量国际一流机构投资者,企业在此上市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理水平,还能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此外,“A+H”模式还为企业提供了估值对冲和融资灵活性,有助于构建更稳健的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