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邢台网
当前我市进入主汛期,各地各部门科学调度、严密防范——
落实落细各项措施 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本报讯 当前,我市进入主汛期,各地各部门按照相关部署要求,强化底线思维,落实落细防汛备汛各项措施,科学调度、严密防范,筑牢防汛“安全堤”,保障全市安全度汛。
气象、水务、应急、自然资源、水文等部门开展联合办公,密切跟踪周边地市降雨情况,做好气象预警,特别是防范短时间强降雨引起的局部地质灾害,保障人员安全;紧盯水库、河堤、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城市易涝点、蓄滞洪区、跨河工程等关键部位,强化水库蓄水调控,特别是对不被重视的小河沟塘和被忽视的环节等做到排查全覆盖,把排查工作抓到最末梢。
为保障全市国省干线公路运行安全畅通,市交通运输局安排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成立防汛保畅应急小分队18支,配备抢险人员650人、应急机械设备177台,对信都区、沙河市、临城县、内丘县国省干线公路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路段加强巡查和增设警示标志,重点对桥梁、涵洞、急弯、陡坡、长下坡等建立台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全市公路养管应急保畅队伍全部备岗备勤,应急人员、机械设备和车辆随时待命,时刻准备应对各类突发问题。
市国动办组织开展多次人防工程防汛拉动演练,持续提升协同作战能力,保障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同时,对市区各处早期人防干道开展汛期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实地查看重点地段的防护设施、防汛物资筹备等情况,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保障一旦发生险情,人员、物资、责任、组织“四到位”,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7月9日,我市西部山区出现强降雨。信都区水务局向冀家村、浆水、将军墓、龙泉寺等降雨量较大的乡镇发送预警广播350余条次,及时告知群众天气信息,提醒大家做好防范准备。随着主汛期来临,信都区逐级压实水库、河道堤防、山洪灾害等各级各类责任,针对跨汛期水利项目,科学调度,制定并严格施行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保障在建项目安全度汛。
襄都区逐级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125人,组建防汛抢险救援队伍18支1988人,抓细抓实防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数量较多的实际,襄都区对全区36处易积水点、186处地下空间、2247处收水口进行排查整改。截至目前,已清理管网35公里、更换维修井盖和沟盖板60余处,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
隆尧县综合运用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监测系统,配齐配全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加强灾害预报预警,不断提高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能力。与此同时,按照务实高效原则,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作用,构建责任清晰、科学严谨的组织指挥体系,各乡镇、各部门围绕地质灾害、水电气讯等重点领域,通过实战演练,查短板、补弱项,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水平。
据市气象部门相关信息,7月10日白天到夜间,邢台市区多云转阴,10日夜间到11日白天多云间阴,西部地区有分散性雷阵雨或阵雨。
(记者马维勇、王露橦、孙瑞超通讯员张倩梅、孔飞、孔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