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初夏的长沙街头,玉兰花已然谢幕,高枝上再难觅鲜花的踪迹。从地铁一号线侯家塘站走出来,我要去银行打印一笔跨越二十年的结账清单。那份喜悦自是不必言说。怀揣复杂的情绪,不经意间抬头,一阵微风吹过,那些摇曳的粉红色身影是什么?
是合欢!走近,凝视,鹅黄色的花托上,粉色花丝如羽扇轻摇。而那些还来不及开放的浅绿色花苞,米粒般大小,以一种生长的幼态触动我内心深处久未触碰的柔软。合欢花的绽放并不热烈,也不张扬,盛开时悄然隐于叶间,宛如古典画卷中低眉颔首的女子,自有一番含蓄之美。
唐代《本草拾遗》曾记载:“叶至暮即合,故云合昏也。”这份昼开夜合的习性,赋予了它最初的雅称“合昏”,后演变为寓意美满的“合欢”。古人亦有诗云:“合欢花下两心同,一朵花开两朵红”,将恩爱缱绻寄于这温柔的花枝。而于我而言,与合欢的相逢,恰似命运埋下的伏笔。
暮色渐浓时,我偶然发现合欢叶片已经闭合,如同收拢羽翼的蝶。那一刻,记忆突然翻涌——多年前,我与妹妹曾因一场误会冷战,僵持的话语像寒冬的冰凌横亘心间。风掠过枝叶,合欢花簌簌轻响,恍若儿时母亲温柔的摩挲。世间万物皆有其相处之道,就像合欢的开合,不是对抗,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共生智慧。昼夜交替是宇宙的法则,而合欢以柔软的姿态接纳这种变化,从不试图改变昼夜的长短,却在更迭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原来,合欢的昼开夜合并非被动妥协,而是主动接纳昼夜更迭的智慧——如同人与人的关系,懂得适时“闭合”锋芒,“舒展”温柔,方能在差异中寻得共生的平衡。
合欢花的颜色,因其开放的时间不同,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紫红色调。这渐变的色彩,多像人生的轨迹——从青涩到成熟,从单一到丰富,每一次变化都藏着时光的雕刻。而没有盛开的花蕊,晒干后成为合欢米,在中医理论中常被用于解郁安神、调和心绪。这让我想到,生命中那些未绽放的时刻、那些蛰伏的岁月,或许都在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某个契机,便化作治愈人心的良药。就像曾经与妹妹僵持的日子里,我们各自在沉默中反思,那些未说出口的歉意,最终都成了和解的桥梁。
夏阳下,黄绿交织的叶片簇拥着合欢花,远远看去,宛如同一舞台上默契的舞者。叶片稀疏处,合欢花突然踏入聚光灯下,轻盈起跳、劈叉、翻滚;而叶片青翠、鲜亮的区域,它们环绕成一群默契的伴舞者。看它们彼此呼应的姿态,我忽然懂得:生命的丰盛不在于永恒的绚烂,而在于不同阶段的彼此成全。就像秋叶甘愿褪去翠绿,是为了让花朵更显娇艳;而花朵凋零后,又滋养着树根,等待来年的萌发。想起与妹妹冷战时,我也曾像这未绽的花苞般固执地蜷缩。此刻风过时,花瓣落在肩头,那些蜷缩的棱角,不知何时已在花影里舒展成柔软的弧线。原来和解从来不是一瞬间的顿悟,而是如合欢开合般,在岁月里悄然生长的温柔。
合欢花的花语是“永远恩爱、两两相对、夫妻好合”。世人多将这份期许赋予爱情,可当我凝望枝头相依的花瓣,忽然觉得这花语更像是命运写给所有人的隐喻——无论是爱人、亲人,还是与自我的关系,我们都在寻找“两两相对”的平衡。风掠过枝叶,合欢花簌簌轻响,恍惚间又听见儿时母亲梳发时温柔的摩挲,那些曾因琐事与至亲争执,那些冷战时的沉默,此刻在花瓣的低语中悄然瓦解。原来,所谓“两两相对”,并非强求完全的一致,而是以柔软的姿态接纳差异,在相互包容中走向和解。这或许才是合欢花赠予每个跋涉者最珍贵的答案。
当我转身离开时,合欢的枝蔓在风中轻摆,恍若命运递来的一张泛黄清单,它似在提醒:生命中每一次相遇都带着深意,而懂得释怀与和解,便是对缘分最好的回应。在岁月的晨昏里,慢慢学会接纳不完美,拥抱变化,在释然中走向真正的圆满。
原标题:《晨读|简媛:遇见初夏合欢》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