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博士后力量”,培育“产业森林”
创始人
2025-07-10 07:05:36
0

万泰沧海园区

博士后张运茂(中)与他的团队在为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毕兆峰博士正与团队研讨国产疫苗研发的相关事宜;厦门市肿瘤中心,台湾博士后邓逸樵的科研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巴基斯坦博士后Jan Nasrullah探索着纳米抗癌新路径……这些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青年才俊,正源源不断地为厦门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6月25日至26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走进福建博士后站点”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厦门,深入探访厦门博士后工作站,为10月在泉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预热。两天的行程揭开了厦门科研创新密码:这里不仅是博士后潜心科研的热土,更以“政策—创新—人才”三链融合的创新实践,将科研项目转化为产业升级动能。

据悉,厦门现有各类博士后平台121家,设站数量居全省首位,实现区域与重点产业全覆盖,集中在软件信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其中,流动站45家,涵盖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2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工作站46家、省级创新实践基地30家,可独立招收的工作站2家。

从实验室到市场端

全链条加速创新转化

厦门万泰沧海的九价HPV疫苗生产车间内,两条生产线按国际标准高速运转,我国第一款、全球第二款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在此诞生。6月,该疫苗获批上市,打破国外10余年垄断。

从2002年立项到2025年获批,这款国产疫苗仅用23年便完成上市,背后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赋能。“高校侧重‘0到1’的原始创新,而企业专注‘1到100’的产业化,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价值在于缩短这段距离。”万泰沧海研发总监王大宁说,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设立“学术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产学融合,提高研发效率,成果转化周期平均缩短2.5年。

自2020年设站以来,万泰沧海累计招收6名博士后,支撑企业保持每年3至5个创新药管线的研发节奏。

厦门特宝生物将博士后视为企业“不戴工牌、不带工号”的员工,现有7名在站及拟进站博士后,研究的国产治疗用生物制品欧美上市策略、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探索等课题,直接推动企业相关品种的研发申报。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相当于‘缓冲地带’,能弥合基础研究与企业应用的脱节。”特宝生物副总经理石丽玉说,博士后可成为既懂实验室“科学语言”又通产业“市场语言”的“技术翻译官”。

作为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厦大化工学院流动站培养近700名博士后,走出郑兰荪、田中群、孙世刚3位院士,近3年还与87家合作企业开展合作,成功孵化出福建蓝烟新材料等科技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生力军;特宝生物博士后团队参与开发的“派格宾^®”打破国际垄断并在国外获批上市……如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加速,成为厦门博士后工作站赋能产业的核心密码,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案例在厦门不断涌现。

据统计,即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厦门共有98个博士后项目报名,占全省四成以上,创历史新高。

从政策设计到机制突破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帮忙申报优秀博士后项目、组织专家指导青年基金申报、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在平台全方位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下,去年8月才加盟厦大附属第一医院的博士后卢佳敏的探针合成研究获得突破,有望为精准医疗提供新工具。“工作站鼓励自主探索又提供实质支撑,让我们能专注攻克卡脖子技术。”卢佳敏说。

科研需要系统性的扶持政策。多年来,厦门出台涵盖经费、安居、转化等的立体扶持政策,完善编制机制与平台建设,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支撑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博士后工作“厦门模式”,为企业引育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筑牢根基。

2000年,厦门率先在全国出台政策,对新设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开启了博士后工作制度创新之路。如今,已形成“三梯度支持+全周期服务”的立体架构:新设平台最高获200万元建站补助与30万元科研启动金;在站博士后享最高30万元生活补贴,出站留厦再获30万元安家费;优秀项目可申报国家“博新计划”等多级资助。

厦门还自主研发“博士后工作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工作站建站、博士后进出站、日常和中期考核、经费申请、出站留厦等业务“全程网办”。

“学院不仅有实验室,更有广阔的产业化舞台,从论文到产品的每一步,都能得到政策与平台的有力支撑。”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余诗洁感慨,学院搭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桥梁,凭借国家级科研平台与丰富企业资源,为她实现“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社会价值”的目标提供了关键助力。

从招才引才到磁场效应

打造博士后科研热土

6月25日,厦门第一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内,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后Jan Nasrullah专注于纳米技术与癌症免疫治疗的融合研究,眼中满是对科研突破的期待。“选择这里,除了研究方向契合外,还因为厦门有一流科研平台、前沿水平和具国际竞争力的待遇体系。”他说,薪酬、医保、住房补贴等政策,让他能安心投入研究。

厦门市肿瘤中心台湾博士后邓逸樵,被厦门充足的资金与顶尖设备等全方位科研支持所吸引。让他振奋的是,其科研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60位头颈癌和脑癌患者提供服务。

特宝生物博士后周艺茜则看重双导师培养模式带来的全方位成长。“企业导师紧盯实际应用场景,学术导师深耕理论研究深度,双向赋能让我彻底摸清生物医药研发完整脉络。”周艺茜说。

政策与平台双轮驱动下,厦门已成为博士后科研热土,形成磁场效应,“虹吸”全球智慧扎根结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仅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6年建站以来就已培养百余名博士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坐拥国家级科研平台,更是会聚68位博士后合作导师,包括3位院士、21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36位国家级青年人才,为博士后提供世界级科研平台和顶尖师资指导。

“博士后既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厦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将持续优化生态,强化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流程保障,推动博士后平台建设,让更多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赛道上,书写从“跟跑”到“领跑”的创新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利通电子拟发行不超5亿元中期票... 7月10日,利通电子(603629)发布公告,计划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总额度不超过...
广东省云浮市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 新兴县天天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SC10444532110623检查单位云浮市市场监督...
汇聚科技预计2025年中期纯利... 7月10日,汇聚科技(01729)发布公告,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纯利将较2024年...
美团辟谣“7万硕士,30万本科...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10日,美团通过...
财会人去事务所不考CMA相当于... 财会毕业后,往往会面临两大选择:是去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呢?还是去企业做会计。会计事务所给人的感觉就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