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文苑艺林
N乐忆英
何薳(1077-1145),字子远,晚号韩青老农。光绪《桐乡县志》载,“《春渚纪闻》十卷,何薳撰。薳,自号韩青老农,浦城人,寄居青墩。”王洋《东牟集》卷十四云,“薳曾任富阳令,后因见章惇、蔡京专权误国,时事日非,遂不仕。”何薳曾居乌镇多年。晚年寄情山水,隐于其父何去非墓地浙江富阳之韩青谷,卒后亦葬于彼。
何薳博学多闻,才艺出众,长于诗,亦精琴艺。《春渚纪闻》卷八有一篇《辨广陵散》,其中写道,“《广陵散》,传称嵇中散受之神人……政和五年二月十五日,乌戍小隐,听照旷道人弹此曲,音节殊妙,有以感动坐人者。或疑前后所传之异,因以所闻并记坐人所举琴事,参而书之。”从中可知,何薳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就曾隐居乌戍(即乌镇),听照旷道人弹《广陵散》。
照旷道人,钱塘(今杭州)人。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四载,“钱塘僧净晖子照旷,学琴于僧则完全仲,遂造精妙,得古人之意。宣和间,久居中都,出入贵人之门。”照旷曾得一琴,名“霜镛”,后经修整后售于中官陈彦和,其音质可与唐代“雷琴”(四川雷氏家族所制琴)相匹。
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人,仕履未详,他于绍兴十八年(1148)之后编成《墨庄漫录》十卷。“则完全仲”,被学者认为是释则全(?-1045)。则全字叔平,明州(今宁波)人,俗姓施氏。十岁出家,是北宋时期著名琴僧,宁波保国寺高僧,师承宋代著名琴家义海和尚,著有琴论《则全和尚节奏指法》,收入《琴苑要录》。
照旷道人真是释则全的弟子吗?释则全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夏天就已端坐圆寂。从记载来看,到北宋末的宣和年间(1119-1125),照旷道人已名扬中都,出入贵人之门。以宣和元年(1119)计算,离则全过世已经七十四年,也就是说,照旷六岁的时候则全就过世了。照旷学琴于释则全,可能是指照旷演奏的指法和节奏技巧师承则全。
到宣和年间,照旷道人至少已八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