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如何在就业竞争中突围
创始人
2025-07-10 06:57:55
0

转自: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有民办高校803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为25.75%。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052.24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为27.04%。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有哪些特色?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哈尔滨市的3家民办高校,了解其如何在就业竞争中突围。

校企合作是亮点

  记者采访发现,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大致包括参加各类招聘会、考公考编、自主创业、通过校企合作进入企业等。最后一种方式是其特色,很多学校在招生季将校企合作作为一大亮点,向考生和家长推介。

  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助理魏可霏介绍,学校的就业很大一部分依托10个产业学院,多数采用“3+1”模式,“该模式执行快20年了。今年的毕业生中,通过校企合作就业的占比超40%”。

  所谓的“3+1”,即前3年在学校学习文化课,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双向选择,多数学生能留在企业。

  哈尔滨剑桥学院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础上,正在探索打造“定制班”,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该校招生与就业服务处处长杨帆说,学校打造“2+1+1”模式,“前两年学理论,第三年企业派人进校授课,第四年老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

  杨帆补充说:“老师带学生去实习,一是做好学生日常管理,二是负责指导学生论文,三是让他们真正参与企业生产,这对老师也是一种提升。”

  黑龙江工商学院也有产业学院。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薇薇介绍,学校和江苏昆山一家企业联合打造的产业学院,每年能接收200-300名学生实习。“就业转化率很高,每年双向选择后,有七八十人能和企业直接签合同。学生实习期间享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工资,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不能让学生白干活。”

  杨帆说,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培养的学生处在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拿着设计稿指导一线生产”。

  采访中,3家民办高校均表示,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就业的学生,均与企业签合同,非劳务派遣。

用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哈尔滨剑桥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温宇繁目前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将在8月初上岗。

  此前,温宇繁投了很多简历,也遇到过质疑。她曾到大庆一所私立中学应聘英语老师,“我觉得自己各方面挺符合的,对方一听是民办学校,马上就说不考虑了”。

  哈尔滨华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孙庆博也曾直面亲戚朋友的质疑,“他们说,这不就是以前的三本嘛,花钱买证,还不如上专科学个技术”。

  孙庆博因此焦虑过,也常和室友交流,“我们觉得自己挺优秀的,上学也学了不少,但很多人就说我们是三本生,给我们贴标签”。

  不光学生遇到过这类问题,民办高校招生办的老师也遇到过。杨帆前两年常到哈尔滨其他公立院校参加大型招聘会,“我希望他们来学校招聘,但听我们是民办的,都回绝了”。

  虽然找工作时遇到了阻碍,但温宇繁不后悔4年前的选择。她的高考分数当年可以选黑河学院、绥化学院,但她最终还是选了哈尔滨剑桥学院,“我特别喜欢当老师,英语成绩还可以。我只有报这里,才能学到想学的。”

  4年的大学生活,让温宇繁越来越自信。“学校的实践活动特别多,我这几年过得很充实。我还是想当老师,可能现在社会有一些偏见,但我不会放弃理想。考编不看学校,只要分数到了,人家就要你。当能力比标签更重要的时候,偏见就慢慢消除了。”

  孙庆博也理解社会对民办高校存在的偏见,“撕掉这个标签需要时间”。民办高校的学生必须增强自身能力,才能应对挑战。他向记者分享了大学时参加的课前5分钟演讲。

  哈尔滨华德学院规定,周一到周五早上第一节课的前5分钟,是演讲时间,每人轮流上台,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校是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提高表达能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庆博说,这种锻炼让他获益匪浅。

  黑龙江工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吴光垚目前在湖南工作。面试时,他也曾直面企业的质疑,“我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各种比赛证书拿出来后,他们就开始围绕技术方面提问了,态度也变了”。

  记者翻阅多所民办高校2025年招生简章,社团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哈尔滨剑桥学院就在其中注明,学校社团超100个。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现象,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表现。“我们在推进教育强国进程中,要有多方主体参与,适度竞争保持了教育的多样性、灵活性。”

  事实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观念转变需要时间,整个社会要以一种平和心态对待民办学校。”储朝晖说。

  杨帆认为,改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政府应起带头作用,“比如,让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参加选调。这会向社会传递一种信号,民办和公办是平等的”。

体制机制更灵活

  “民办高校诞生之初就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它主要靠市场体系来运作,这决定了它可以用更灵活的机制培养学生。”储朝晖说。

  刘薇薇也有同感,“这是我们和公立院校相比的一个优势吧。”

  从2020年起,黑龙江工商学院自筹资金,为就业困难学生发放一次性就业补贴,分400元、600元、800元3个档位,已累计发放28万多元。刘薇薇记得,当年这笔钱的审批比较顺利。“钱不多,我们的初衷是让学生知道,学校一直关注着他们,让他们有信心。”

  除了发放补贴,该校还围绕就业建立了家访制度。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深入就业困难学生家中了解情况,提供针对性帮助。据统计,去年,该校78名教师走访了200多名学生家庭。

  民办高校不光在促就业举措上下功夫,还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企业参与进来。

  魏可霏介绍,很多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这些企业选择我们的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贴合市场需求。产业学院每年定期召开理事会,学校与企业沟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希望能跟上市场步伐。”

  哈尔滨剑桥学院教务处处长宫洁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每4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每两年进行一次微调,“我们会邀请校企合作的企业跟我们一起做这个工作”。

  今年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宫洁说,学校也紧跟行业发展,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里加入了人工智能应用通识课。“我们要求全校学生都学这门课,理论和应用都有,尽量让学生多掌握一些人工智能软件和理论知识。”

  记者走访时发现,相比普通本科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对学生转专业的限制较少。刘薇薇介绍,学校不鼓励,但尊重学生意愿,可以在专业大类内转,“唯一硬性条件是大一不能挂科。我们在招生时也这么跟家长说,让他们清楚学生可以转专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商务部:欧方领导人的有关言论并... 转自:央视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发表演讲,...
豪能股份拟通过外汇和信用证等方... 豪能股份(维权)(603809)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7月10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
人福医药(600079.SH)... 格隆汇7月10日丨人福医药(维权)(600079.SH)公布,近日收到股东招商生命科技(武汉)有限公...
南华期货连续2个交易日收盘价格... 7月10日,南华期货(603093)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9日和10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
6连板林包装:公司原纸产品为工... 每经AI快讯,7月10日,森林包装(605500.SH)公告称,公司关注到存在相关不实媒体报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