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从北京出发,往西南飞行2000公里,掠过巴颜喀拉山,跨过通天河,重峦叠嶂间,一座群山环抱的小城令人眼前一亮,穿城而过的巴塘河如玉带般蜿蜒——这座仿若从湿地里“长”出来的城市便是玉树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虽与北京相隔万水千山,这里的一砖一瓦却布满了“北京印记”,一草一木都牵绊着援青干部的心。
京玉情深,自2010年玉树灾后重建始,北京援青走过15个年头,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产业项目落地雪域三江源,为玉树守护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源源不断贡献着北京力量。第五批122名援青干部人才于2022年7月抵达玉树,三年援助工作已至尾声。上周,记者跟随“心守相牵 筑梦江源”调研团来到了平均海拔近4500米的玉树州,亲眼见证了这座云上之城的蝶变。
在有“万里长江第一县”美誉的治多县,“北京援建”立牌随处可见,“京玉情”早已洒满玉树大地。
自从有了暖棚,冬春季就能把牦牛集中圈养补饲,提升出栏效率。
雪域高原,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记者到达市区15公里外的玉树市高新养殖综合示范基地(玉树市国营牧场)时,豆大冰雹倏忽而至,饲养员正忙着将牦牛群从室外赶进暖棚。“这里的6间基础牛舍、1间隔离牛舍、1间饲草库、1个化污池都是北京援建项目建设的。”玉树市国营牧场场长安卡文索对牧场里的基础设施如数家珍,“以前每年到了10月中旬,草原上牧草就不够吃了,牦牛掉膘严重,通常需要4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一年只能集中出栏一次。自从有了暖棚,冬春季就能把牦牛集中圈养起来进行补饲,依靠‘夏放牧冬补饲’维持住牦牛体重,经过两年的适应调整,今年已经实现2年出栏且月月出栏的目标。牦牛的育种、疾控也有了实施空间。”紧跟成功经验,去年开始,北京对口援建1800万元资金,在国营牧场24个牧民代养点开展建设同样的装配式牛舍、装配式饲料库及机井,适应标准化、规模化养牛需求,助力建成集科研、良种繁育、高效养殖、牧旅结合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的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综合示范基地。
想让玉树牦牛走出玉树,后续的加工与产销更加不容忽视。北京援建从2021年起开展治多县牲畜屠宰场项目,已建设包含屠宰车间、冷库、熟食加工车间、业务用房、活畜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在内的全链条产销线。“我们现在就屠宰、加工、销售、物流几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直接能从加工车间发往全国各地。在对口帮扶的协调下,目前已经拿到北京、上海等地多个意向单。未来,玉树牦牛还有望走出中国!”治多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负责人陈林尖措向记者介绍项目情况时难掩激动和自豪。目前,屠宰场正在针对去年试营业时碰到的问题进行最后的设备检修,不日将进一步投入运营。
医、教帮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深入高原人民生活了解其就医就学难点痛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更是提高人民福祉的根本之策。
走进玉树州人民医院,门诊楼人头攒动,大厅张贴的“感谢北京”标语格外醒目。据导诊台工作人员介绍,北京患者来此就医免除挂号费。据院长(援青)刘艳亭介绍,援青医疗队伍针对受高原地区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形成的本地疾病谱建立了消化内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眼科和视光中心等特色医疗中心。尤其是高原地区紫外线强,很多牧民没有戴墨镜防护的习惯,导致白内障高发。“之前我们医院眼科只有主任会做白内障的小切口手术,同仁医院专家来之后,逐渐转化为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无论是手术技术还是耗材、药品质量都有很大改善提升。”眼科主任才文多杰表示,北京专家的加入让玉树患者不用再跑到800公里以外的西宁市就医,“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
玉树州人民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张贴的“感谢北京”标语格外醒目。
玉树州人民医院,北京援青医生为当地患者做白内障术后复查。
医者,不仅治病,更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原医疗队。北京专家与当地医生在诊疗实践中深度合作、实时带教,在师带徒过程中,专家们不仅传授临床经验和诊疗技巧,更注重培养当地医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送当地医生去北京、成都、西宁等地进修,不仅消解了他们之前面对重症、疑症的畏难情绪,各受援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急危重症诊疗能力也稳步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据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玉树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副州长李育海介绍,目前4家帮扶医院“五大中心”已全部建成并通过验收,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4%以上,转诊率下降至30%以下。经过持续多年全覆盖筛查救治,在玉树地区形成“玉树少年北京心生”先心病儿童免费筛查救治品牌,初步实现了应查尽查、应治尽治和动态清零。
同心筑梦,智慧先行。“今年高考,我们学校本科上线158人,去年是87人,近乎翻了一番。”说起教学成果,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校长(援青)胥庆仍很谦虚,“因为这边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性,思维模式也有不同,底子相对薄弱,进步空间就较大。”援青教师团队格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兴趣。该校学生一篇主题为“北斗导航与牦牛放牧结合”的科技论文曾在2024年科技创意论文比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以梦为马,源源不断的智慧启发也为当地青少年打开了崭新的科技之窗。
与医疗带教一样,教师之间的经验学习也为玉树当地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助力添彩。据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党组织书记才仁战斗介绍,学校陆续开展了包括邀请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创立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参赛、组织教师赴京跟岗研修等在内的各项交流活动,本地教师成长收效明显,“我发现当地教师‘如何去研究教学’的思维开始体现出来,在教学专业、教育素质等层面,来校指导的专家教师的教育精神已经留了下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京玉情”早已洒满玉树大地,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旅程又将开启新的征程。4天调研结束,李育海书记接受完记者采访后行色匆匆走向州政府办公楼,“第六批援青干部22号来,我们29号走,我们要共同把首都援建玉树的政治责任延续下去、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