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钟明秀
盛夏时节,安顺市西秀区万亩烟田里,一场“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行动启幕——30万头蠋蝽投放至各片区烟田,守护烟叶生长。
“以前三天两头打农药,现在不用了。”双堡镇烟农韦继学说,与使用“生物卫士”相比,每亩“杀虫”成本直降18元,他家62亩一年可省近千元。而且,叶片完整度提升,上等烟比例与收购价双双攀升,品质效益肉眼可见。
在黄腊乡易祖兴的80亩烟田里同样“虫迹”可循。翻开叶片背面,蠋蝽的“作战痕迹”取代了害虫踪影,翠绿饱满的烟叶无声述说着绿色防控的实效。“技术员每周巡查补投,我们只管安心种烟!”他说。
“生物防治既避免了农残,守护了土壤与生态,又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品质。”西秀区烟草专卖局烘烤主管吴洪林介绍,该模式已实现全区烟田全覆盖,35名专职技术员划片包干,关键期驻点服务,并总结出“三定”工作法:定时监测虫情、定量投放天敌、定点技术指导。
据悉,这样的“以虫治虫”在该区已实施6年,化学农药用量下降了12%,农残检测合格率100%,上等烟比例显著提升。
上一篇:以色列人道主义城被批像集中营
下一篇:打造西部宜居宜业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