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冰路面汽车刹车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松软雪地上的轮胎如何保持抓地力?极端寒冷天气下新款车型能否正常启动?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持续发展,寒区等极端环境测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黑龙江省黑河市紧抓这一趋势,通过东北的冷资源,撬动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4-2025新能源汽车寒区质量报告》称,2024年数据显示,寒区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约980万台,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31.3%。我国寒区各省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在5%左右(严寒地区普遍低于5%)。
“低温测试能够检验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例如低温冷启动、制动性能、轮胎抓地力等,对于保障汽车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特别是当汽车越来越智能化。”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鑫宏表示。
黑河市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气温可低至零下40多度,平均温度在零下30度左右,持续时间达100天左右,为汽车产品的寒区性能测试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
“黑河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高寒汽车测试,这里的温度、风速和雪质等条件都非常理想。不仅冬季温度低、雪季长,而且地处盆地,冬季基本处于无风状态,风速对测试的影响较小,松散的雪质也为清融雪实验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赵鑫宏表示。
黑河市工信局副局长刘兴明表示,黑河的冬测开始较早、建设较快且配套设施完善,如今已成为国内冬测的主要基地。
数据显示,2024年-2025试车季,来黑河测试的车企147家、测试人员5387人、测试车辆4044台,人员、车辆均超上一试车季30%以上,新能源汽车占测试车辆总数的60%以上。
赵鑫宏提到,近年来车企对寒区试车愈发重视,特别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每年占比都在提升。
“小米、赛力斯、小鹏、吉利等多个品牌都加大了寒区试车的力度。雷军两次亲自带车进行测试,吉利最多在一个试车季测试了近500辆车型。”赵鑫宏说。
黑河市的寒区试车产业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据介绍,黑河市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寒区试车节,引入了素有“中国汽车奥运会”美誉的CCPC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策划了冰雪旅游产品、精品线路和多项文旅活动,拉动相关行业增收6亿元,实现了由试车向旅游、文化、体育融合拓展。
为了进一步抓住寒区试车的机遇,黑河市投资3.4亿元建成了全国首个寒区国家级封闭自动驾驶测试场,并投资3亿元打造亚洲首座四季低温试验场及光伏发电项目,2025年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测试周期全季覆盖。
据刘兴明介绍,黑龙江红河谷四季低温试验场总投资2.6亿元,包含低温环境仓、整备车间、对开坡道、雪动态、冰直道、冰雪圆环等寒区测试项目设施,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的测试需求,覆盖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汽车测试功能。
“我们还在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与百度等企业合作,目前已建成1.6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正在筹建33公里的新测试路段及示范应用场景。”刘兴明说。
站在施工中的四季低温试验场里,赵鑫宏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国内的冬季寒区测试相较于海外已经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而随着四季低温试验场的建成,夏季国内车企不需要再专门前往新西兰等南半球国家进行测试。车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