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四川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128家重点实验室 近8成布局在成都
作为四川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部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集聚人才资源并推动产学研合作。
记者7月9日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结果的通知》已于日前对外公布,最终遴选出121家实验室进入优化重整后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序列。同时,四川省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学、文化科技融合等新兴和优势领域新建7家实验室。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重点实验室128家,其中超78%的实验室在成都布局建设。
利用资源优化整合
实现“瘦身强体”
自2003年启动建设以来,到2023年为止,四川省已建立137家省重点实验室。百余家省重点实验室成了四川以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的关键支撑力量。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运营,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方向没有跟随科技发展、国家战略以及我省的战略变化及时调整,产出主要以论文、专利为主,缺乏基础研究成果工程化。
记者走访了解到,优化重整中,有的省重点实验室通过调整依托单位,利用好科研领域、产业应用领域的既有创新资源,强强联合。其中,“重大危险源测控与灾害事故应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就是在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原“重大危险源测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行优化重整,联合成都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共建。
有的省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资源整合,合并成一个新的实验室。例如,“川茶资源利用与质量检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25年2月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实验室由原‘茶叶标准与检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重组而成,以期成为四川省茶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引擎。”
此外,还有的省重点实验室经过优化重组,研究方向与全省发展需求贴近得更加紧密。“‘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批准建立。在优化重组后,我们将更加聚焦于国家和四川省的重大战略需求,着重研究人工智能安全、数据要素安全、边缘计算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理论等领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8成布局在成都
科教资源与人才是关键
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2023年至2025年,我们按领域、分批、分步推进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工作,最终遴选出121家实验室进入优化重整后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序列。”同时,四川省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学、文化科技融合等新兴和优势领域新建7家实验室。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省重点实验室128家。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省128家省重点实验室中,近8成的实验室都布局建设在成都。
为何集中布局在成都?
对于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来说,富集的科教资源、人才供给是实验室在成都布局建设的关键一环。
科教资源
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52个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科研机构47家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66所
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20位
人才供给
聚集38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才总量攀升至669万
居全国第四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