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7月8日,刘女士及家人与景区派出所民警。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这么快帮忙找回钱包,我这趟旅行可就乱套了!”7月8日中午,阿尔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内,北京游客刘女士紧握着景区派出所民警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当日上午11时许,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阿尔山分局景区派出所接到刘女士的紧急报警。电话中,她带着哭腔说道:“我在游览时把钱包弄丢了,里面有2410元现金、身份证和社保卡。补办太麻烦,而且我明天就要返程,这下全耽误了!”焦急的情绪透过听筒清晰传来。
“游客的事就是大事!”接警后,值班民警一边温柔安抚刘女士,引导她仔细回忆行程轨迹、遗失时间和钱包特征;一边迅速启动“游客失物快速响应机制”。这是景区派出所针对旅游旺季推出的便民举措,通过“信息共享+多方联动”,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帮游客寻回失物。
根据刘女士提供的最后停留点,民警立刻联系景区客运调度中心,将钱包特征、遗失时间等信息同步发送至客运司机工作群。消息发出仅5分钟,24号观光车司机陈鑫便在群里回复:“刚打扫车厢时发现一个黑色钱包,外观和游客描述的一致,我现在就送回派出所!”
陈鑫有着8年景区驾龄,他结束上午行程返回停车场清洁车辆时,一眼就注意到了座位缝隙间的钱包。“游客出门在外不容易,丢了证件多麻烦,得赶紧交回去!”他早已把“为游客着想”融入日常服务中。
刘女士的钱包、现金及证件。
12时许,刘女士从民警手中接过钱包,当场清点确认:2410元现金分文未少,身份证、社保卡整齐地放在内袋里。“从报警到拿回钱包,才用了1个小时!真没想到你们效率这么高!”刘女士难掩激动,特意记下民警的警号,“回去我一定要给你们写封表扬信!”
从接警时的温情安抚,到联动中的高效响应,这场温暖的“寻物记”不仅让刘女士的旅程重回正轨,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正如刘女士离开时所说:“阿尔山的风景美,人的心更暖!”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玉荣
新闻编辑: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