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当温网宣布今年将首次以电子判罚系统取代司线裁判时,外界的诸多批评本就在意料之中。有人不满赛场因此更显冰冷,缺少人文气息;有人则不满200余名司线线审的岗位被裁。然而,主办方恐怕没有料到,这项期待已久的改革在今年落地后,竟在技术上引发如此轩然大波。
最新一起事故发生在7月8日弗里茨与卡恰诺夫的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第四盘首局,弗里茨以0比15落后时,一发失误被判出界(此次判罚无误)。他二发成功后打出一记正手球,球落在界内(距边线约1.2米),但电子判罚系统却误判为“发球失误”——显然将这记回球当成了发球。
此时,测速仪未记录到二发数据,主裁迅速与控制室通话。“女士们、先生们,因系统故障,我们将重赛最后一分。目前系统已恢复正常。”她在向观众解释时,现场响起一阵嘘声。
弗里茨在比赛中遭遇电子线审误判
全英俱乐部随后发表声明称,失误源于弗里茨发球时球童仍在场上:“球员启动发球动作时,球童尚未离开捡球区域,导致系统未识别回合开始。因此,主裁判决定重赛该分。”
这已是本届赛事继女单选手帕夫柳琴科娃因系统漏判输掉发球局后,再度出现重大的技术瑕疵。
在帕夫柳琴科娃2比0击败卡塔尔的八分之一决赛中,出现过更戏剧性的失误。首盘4比4平时,帕夫柳琴科娃在自己的发球局拿到局点,卡塔尔一记反拍明显出界,却未被电子线审判罚。经过长时间暂停后,真相浮出水面:该局中,帕夫柳琴科娃一侧的部分电子线审摄像头早已失效。主裁最终决定重赛该分。约10分钟后,帕夫柳琴科娃输掉这局发球局。
主裁检查电子司线的判罚
电子判罚系统其实在2018年ATP新生代总决赛便已引入,四年前澳网成为首个启用该技术的大满贯;今年,ATP巡回赛更是在所有赛事中全面采用。尽管其他男子红土赛事均已普及电子线审,但法网仍是目前唯一保留司线裁判的大满贯。
然而,本想借此迈向“技术新纪元”的温网,却在赛事前九天里频频为这项人工智能技术辩护。英国男女单头号选手德雷珀与拉杜卡努出局后,都曾批评电子线审——两人均称自己遭遇过明显误判。“作为这样的顶级赛事,出现如此离谱的判罚实在令人失望。”拉杜卡努坦言。
全英俱乐部坚称,电子判罚系统运行良好,且电子线审远比人工线审精准。此前温网仅将电子线审作为“安全网”,允许选手对人工判罚提出挑战。“有意思的是,以前用人工线审时,总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更精准的电子线审。”全英俱乐部主席黛比・杰文斯回应道。
帕夫柳琴科娃怒斥赛事方“偷走”她的胜利。
好在帕夫柳琴科娃最终赢下了比赛,这让风波未进一步扩大——当时她曾向主裁怒斥,赛事方“偷走”了她的胜利。全英俱乐部随后在声明中解释称,是系统操作人员误关了帕夫柳琴科娃一侧的电子线审功能。
在8日的媒体会议上,温网首席执行官萨莉・博尔顿反复强调,此次失误纯属人为操作不当,相关流程已调整以避免重演,且赛事期间电子线审的其他判罚均精准无误。
电子线审在硬地赛场推广时,球员反响总体积极,毕竟其精准度公认高于人工判罚。但今年红土赛季,诸多戏剧性事件改变了这一局面:部分球员因球的实际落点痕迹与电子线审判罚存在差异而倍感沮丧。
如今,温网电子线审启用至今便麻烦不断,显然已动摇了球员对这项技术在草地赛场应用的信心,不少球员与教练都对其精准度表达了怀疑。随着赛事进入后期,球员对电子线审的信任能否重建仍有待观察。
原标题:《温网|屡次出现重大技术瑕疵,甚至险些“偷走”胜利,电子线审遭球员信任危机》
栏目主编:沈雷 文字编辑:谷苗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文汇报 吴雨伦